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何为一二?”
“宋代风韵,精髓在于自由而自然。
小陈斗胆说几个例子,权当是抛砖引玉。
《千里江山图》里的茅亭——顶上铺的是寻常芦苇,柱子用的却是湘妃竹。
既要取天然野趣,偏又在竹节处细细描金,这便是宋人造园最妙处。”
“你再说几个。”
李瑞道。
“司马光独乐园不过二十亩地,硬是靠叠石分水隔出三重境界。
东边种竹引泉称作'种竹斋',西边掘土为台名曰'见山台',分明是人工斧凿,偏说'吾非刻意,聊寄天趣耳'——这种欲盖弥彰的矜持,是宋人骨子里的风流。”
“王希孟敢拿石青石绿泼出千里江山,宋人园林却只肯用素瓦灰砖。
并不是因为寡淡,我看《营造法式》里记载的彩画制度,柱子上藏着二十四色晕染,梁枋间埋着五色遍装,那艳色都藏在光影转折处,像小娘子罗裙底若隐若现的绣鞋。”
“还有李格非写《洛阳名园记》,说富郑公园'苍苔碧藓,生石隙如自然',实际上的青苔是拿米汤混了绿矾,趁着三更露重时拿鬃刷一点点拍上去的。”
“所以宋风自由洒脱,宋人实际上比我们现代人还会玩儿。
如果博物院以宋代园林为母体,我想不一定是要做100%纯血的仿古建筑,那样既呆板又刻板。
如果是现代风格的建筑,或者宋风幻化的现代建筑,选址、布局有宋代遗风的精髓,或许可以做到宋风的继承和发扬。”
陈东说完,李瑞悄悄眯了眼,旁边的一人更是大为赞赏:“小陈果然很有见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陈东忙道:“我就乱说的,领导们听着好玩儿就行。”
“那怎么是好玩儿呢,”
另一人道,“有空邀请小陈工来我们集团开个文化讲座,给我们这帮大老粗讲讲文化。”
陈东拿眼瞧李瑞,李瑞放下咖啡,替他拒绝:“小陈现在在博物馆专班组,后面挺忙的,有机会再说。”
李瑞又问,“那今天下午看的几个场地,你觉得如何?”
陈东道:“我个人比较喜欢第二个。”
“为何?”
“地内有一处矿坑,呈环抱之局,南向靠上,有小峰一座,可为主峰。”
李瑞颔首,面露赞同之色。
几个人又闲聊几句,下半段的会议即将开始。
开始前,李瑞问陈东:“你现在还有别的事儿吗?”
陈东一愣:“嗯?”
“没有的话,我申请把你调到我组里,做个顾问。”
-
晚上刚回到家,陈东收到伍峰南的电话。
伍峰南在电话那头很兴奋:“小陈,原来你和李瑞大师认识?”
陈东有些头大,想来李瑞已经找到他的领导要人,只好承认:“是的,李教授和我师父是好友,合作过几次。”
伍峰南说:“今天□□和我说下午你给了他很大的启发,希望你能先去他们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