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全家人担心父亲吴波身体吃不消,扛不了。
于是我们全家轮流做父亲思想工作,想让他再找一个。
今年春节后的第六天,春日里的午后,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斑驳地洒在客厅的地面上。
我和哥哥吴少南坐在沙上,手中紧握着一杯已渐渐冷却的茶,目光不时地望向坐在对面、沉默不语的父亲。
他的脸上刻着岁月的痕迹,眼神中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固执与坚持。
“爸,您再考虑考虑吧。”
哥哥吴少南轻声开口,试图打破这沉闷的气氛。
我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恳求,也有一丝无奈。
家里的亲戚们已经不知多少次地劝过父亲,希望他能够放下过去,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再重新找一个如意的伴,但他总是固执地拒绝。
父亲抬起头,目光与我相遇。
他的眼神里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痛苦,有怀念,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坚定。
“你妈妈走了9年了,但我心里还是放不下她。”
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仿佛每一个字都承载着沉重的回忆。
“爸!
你还年纪轻轻,难道要信奉封建礼教那一套——从一而终?”
“可以这么说吧。”
“就算是,那也是旧社会时期针对妇女而言,您是男人,怎么也守节呢?只有“节妇”
哪有“节夫”
的道理。”
“男女平等嘛。
哈哈!”
守节,指封建礼教倡导妇女要“从一而终”
、“一女不适二夫”
,即丈夫死后妻子不再改嫁。
旧时指不改变节操,特指妇女受封建宗法的强制或封建道德观念的影响,在丈夫死后不再结婚或未婚夫死后终身不结婚。
夫死后,立志不嫁,坚守贞操,抚育子女,直到老死就是守节的行为,这样的妇女称为“节妇”
。
儒家礼教对妇女“从一而终”
的要求,不但丈夫生前贞节,死后还要守节。
哥哥叹了口气,试图用更温柔的话语打动他:“爸,我知道您心里难受,我们也一样。
但妈妈如果在天有灵,肯定也希望您能过得开心,有个伴儿陪在您身边。
肯定不希望你做一个愚忠的“节夫””
。
我边说边观察着父亲的表情,希望能从中捕捉到一丝动摇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