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441 第441章 完蛋的太突然了(第2页)

对于这一点,别说王书辉没有想到,实际上任何人都没有想到。

1631年11月里的一天,在北京南城的贫民窟里又有三十多人被抓走之后,一条传言开始从南城传了出来,随后就传遍了所有的京营军户人家。

据这条传言说,朝廷准备以周国丈粮行被劫一事为借口,将北京城里名义上的二十万京营士兵调出北京城,调往辽东服役。

所谓谣言,这种东西就是这么不靠谱的。

就以这条要把京营调往辽东的谣言来说吧,即使在传统上有这样的明王朝中央军和边军对调的惯例在,但是任何一个明王朝上层的人都知道,京营现在就是一支纸面上存在的部队,而且这支部队本身和大明朝的权贵官员们的纠结很深,任何人都不会相信这支部队会被调往辽东去的。

就是京营士兵们自己如果认真想想的话,也会觉得这件事情非常的不靠谱,毕竟过去崇祯皇帝几次尝试整顿京营的时候,二十万京营士兵能够到场的都不到万人。

这种情况下,把不到万人的由乞丐流民冒充的京营士兵调出京师是一点意义都没有的。

但是,谣言这种东西之所以会被广泛的传播并被采信的原因正在于,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已经完全没有任何的信任了。

当常年累月被欺压、被剥削、被损害、被侮辱的被统治阶级,开始“不惮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测”

被统治阶级的时候,没有任何信任的双方之间,就是再怎么奇葩的谣言,都会被相信。

作为一个纯消费性的城市,北京城本身的粮食价格就是很高的。

这一点在粮价飞涨的明末时期表现的尤为明显。

比历史上严重百倍的粮食危机对居住在北京城内的普通百姓来说真是要多严重有多严重。

宋狗子等人之所以会毫无顾忌的去抢劫皇亲国戚的粮行的原因,就是如此。

在这种严重的粮食危机下,1630年到1631年一年多的时间里,五万辽东军、三万山东新军和两万天雄军的军粮供给又要由北京方面负担。

为了保证军粮供给,北京城内的粮食价格进一步攀升,大米的价格已经攀升到了每石四十两到五十两的情况了。

老百姓不是傻瓜,虽然和后世的老百姓不同,明末的北京市民不会遇到事情就骂政府,可是那些开着粮行粮店的人都是皇亲国戚和朝廷的官员这样的事情,他们可是都心知肚明的。

在大家都吃不上饭,买不起粮的情况下,这些粮行粮店囤积居奇。

北京市民对于他们的憎恨是非常强烈的。

宋狗子的身边新出现的“狗头军师”

制造的这条谣言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把大家对于粮行粮店的憎恨和周国丈联系在了一起,又把这个周国丈和二十万京营士兵的可能的可怕遭遇联系在了一起。

憎恨这种非理性的情绪的特点就在于,因为它是非理想的,所以任何只要看起来有可能的合理性都会被轻易的建立起来。

就这样,随着这条谣言的传播,整个北京城里的军户人家开始情绪涌动起来。

就在这个时候,宋狗子突然领了一帮身手很好的“好汉”

出现在正被东厂番子和锦衣卫们折磨的南城百姓当中。

不过就是一句“抢粮行,吃大户”

的口号,在宋狗子的领头下将十来个东厂番子乱拳打成肉泥的南城军户们,就在宋狗子的带领下闹了起来。

成千上万的南城百姓,不管是不是军户出身,在生存压力的驱使下都不由自主的加入了宋狗子“抢粮行、吃大户”

的队伍。

周国丈家位于南城的粮行首当其冲。

但是一家粮行怎么也无法满足上万百姓的需求。

就这样,随着在“抢粮行”

的过程中出现的流血事件,在鲜血刺激下的民众开始进入到无理性的状态,整个南城的大户人家和粮店商店,都是成了暴动民众的抢劫目标。

暴动这种事情,特别是在总体环境处于绝望的情况下,非常容易被传染起来。

北京城内的百万民众中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处于冻饿而死的边缘。

本周收藏榜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