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即使没有受到市民的攻击和摧毁,但是柳泉居也遭到了进城平乱的辽东兵的洗劫。
三十多坛上等精制黄酒被抢,两大缸普通黄酒被打碎流光。
柜上的所有现金都被乱兵抢走。
黄守宗的孙子,这一代的柳泉居掌柜也在反抗的过程中被打断了一条腿。
不过这些损失对于经营了几十年的柳泉居来说还不是最严重的问题。
反倒是在大顺朝立起来之后,因为交通断绝,本来就已经非常难以弄倒的专门用来制酒的小米,现在已经彻底的没了来路了。
作为开酒坊的人家,黄家当然不可能没有一些存货。
但是因为常年来居高不下的粮价,在生意惨淡的情况下,黄家人也在大半年前开始以酿酒用的小米为食。
全家上下三十多口人,除了老太爷黄守宗的口粮还是精白米以外,其他人每天就是以一碗清汤寡水数得清米粒的小米粥为生。
即使这样,黄守宗的儿子和孙子们也不敢把现如今自家买卖的惨淡状况告诉老太爷黄守宗。
在封建农业社会里,一个人能活到八十多岁,还能保证头脑清醒身体健康的,这是很少见的。
要知道,以帝王至尊的身份和条件,明代帝王的平均寿命还不到四十岁,而以“能活”
而著称于世的满清皇帝的平均寿命也才五十来岁。
像黄守宗这样八十多岁的高龄还耳清目明的状态,也只有现代社会的老人们可以媲美了。
活了八十几岁,一辈子干的又是做生意这样的事情,黄守宗的人情世故可不是一般的毛头小子能够赶得上的。
所以即使知道家里的情况不好,可是黄守宗还是不懂声色的好吃好睡。
他想的很明白,家里如今的日子可是已经到了死不起人的状况了。
一旦自己在这个时候咽了气,光是操办个白事就得把家里折腾垮了。
正是因为害怕自己的死给儿孙带来麻烦,所以黄守宗每天除了吃好睡好之外,还会在自家后院溜溜弯锻炼锻炼腿脚。
并不是每个人都像黄守宗这样明白事理的。
也不是每个人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增加智慧。
他的一个今年已经五六十岁的侄女就是这样的人。
1632年四月里的一天,早就已经嫁出去多年的黄守宗的大侄女孙黄氏就跑到黄家借粮食来了。
孙黄氏年轻的时候通过黄家的那个在吏部当差的亲戚的关系,嫁给了一个户部的年轻吏员。
在黄家的姑娘里面,就属她嫁的最好,日子过得最舒服。
六部吏员别看大多都是秀才出身的底层读书人,可是这些人常年累月的把持着基层的位置,使得这些人在自家人世代把持的位置上通过各种吃拿卡要,一个个都是一幅脑满肠肥的样子。
孙黄氏的丈夫,一个叫孙文举的户部吏员就曾经在和黄家人喝酒的时候吹嘘过什么各省高官的打赏啊,什么地方衙门的孝敬啊之类的话,黄家人可以说是听得满耳朵都是。
孙文举也真不是吹牛,孙家的日子过得也确实是不错。
这样一来,在黄家人面前,作为侄女婿、侄孙女婿的孙文举因为瞧不起黄家人的生意人身份,肯定就会在言谈中表现出非常失礼的不恭敬来。
孙文举瞧不起黄家人,黄家人倒也没有什么想不开的。
但是嫁给而孙文举的孙黄氏也染上了自己丈夫的毛病,在自家人面前趾高气昂。
黄家人身上确实有生意人的和气圆滑不假,可是这也是分对象的。
孙黄氏在黄家几次表现出冒犯来,不高兴的黄守宗就不再允许孙黄氏登门,彻底和孙家人断绝了来往。
几十年都过去了,到了如今这个人人艰难家家难过的青黄不接的年月,孙黄氏突然登门借粮,黄家的小字辈没有办法,只能对她实话实说,言明自家的米缸里面也是见了底的。
谁也没想到,孙黄氏五六十岁的人了还是那么没脑子缺心眼,居然跑到老太爷那里去嚷嚷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