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托妻献子(第5页)

,城门并未如同一样闭关不纳。

而那领头的军官听说眼前这人,竟然是闻名天下的苏轼,更是新任知州,唯恐被追究听从县令之命擅自出动之责,一路上战战兢兢,老实得很。

好在苏轼并没有过于责怪,这军官胆子大了好些,在城前呼呼喝喝几声,便叫开了关,顺利入城。

毕晶呵呵笑道:“你这叫门将军,倒也威风,比叫门天子强多了......”

话没说完,猛然惊觉,急忙住嘴。

苏轼淡淡看了毕晶一眼,看得他一阵毛骨悚然。

那军官却吓得屁滚尿流,心说这什么人啊,“天子”

也能随便说的?

现任知州赵偁本来已经就寝,得到通传,大感诧异,急忙披衣起身,迎出门来。

两人见礼落座,还没等赵偁问话,苏轼就将此来情由述说一遍。

赵偁勃然变色曰:“这钱知县好大胆,不曾向本府祥报,竟敢擅自妄为!”

说着顿了一下,问苏轼道:“苏大人稍待,我这就唤他前来,处置此事!”

“赵兄不必了。”

苏轼沉吟片刻,摇摇头,“你我还是趁夜交接,此事,便交由我处置好了。”

赵偁楞了一下,愕然道:“坡公!”

声音竟然有些发涩。

苏轼呵呵笑了笑,亲热地拍拍他手:“放心,我这张老脸,暂时还顶得住。”

赵偁深深看了苏轼几眼,缓缓点头,拱手道:“多谢。”

再不多言。

毕晶扮作苏轼随从,和萧峰郭靖随侍在侧,见两个人你一眼我一语地打哑谜,想了想就明白过来。

这件事看上去只是小事,但背后,却牵涉到司马光,甚至牵涉到****,一个处置不当,就很可能影响自己前程。

赵偁显然明白这一点,因此想把事情揽到自己身上。

从某种意义上说,此事发生在他在任时,由他处置,自然也理所应当。

而苏轼却当仁不让,提出提前交接,把事情抢了过来。

这等于是要亲自面对朝中的种种纷争和压力,从而保护了赵偁。

而且这人想帮人就直说,而且把自己将要面临的压力坦然说出来,说话做事,毫不虚伪做作,无怪乎人气这么高,朋友遍天下。

不过这赵偁虽然名字不显于后世,竟也是个有担当知进退的君子,倒也不可小视。

难怪陈季常对他都不吝赞美,以至于找人办事,还不得不绕过了他。

现在毕晶倒是想起来了,好像在什么故人的集子里,读到过《送赵漕偁》的四言诗,诗写得老长了,也记不得那许多,只记得里面说“人之古貌,心未必醇。

心醇貌古,或非通人。

我视赵公,其貌甚古。

心德俱醇,通达明悟”

,想来这家伙不但是个老帅哥,官声人望都还不错。

而几年后,苏轼在《赵偁可淮南转运副使制》中,说赵偁“汝昔为文登守,而海隅之民,至今称之”

,又说“今淮南之人,困于征役,而重以饥馑。

汝往按视,如京东之政,以宽吾忧”

,大概两人的交情,从这时候就开始了吧......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