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所有人都被这奇妙的景象吸引,一个个呆呆当地,仰望海天之间,神色如痴如醉。
正如不知何时而起,这美妙的景象,竟也不知消失。
不知过了多久,人们都依旧呆呆站着,脸上久久带着痴迷之色,似乎不愿从那美梦中醒来......
“能目睹此等奇景,真不虚此行,不虚此生啊......”
足足过了十几分钟,苏轼才缓缓从梦境中醒来,长叹一声,遥望海天相接处,杳无踪迹的海市蜃楼,竟怔怔流下泪来。
没有一个人笑他失态,因为和他一样,每一个人都被刚刚那人间仙界,震惊得久久说不出话来,甚至脑海都变得一片空白。
“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
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
心知所见皆幻影,敢以耳目烦神工。”
悠扬的吟哦之声,从苏轼胸中口中响起,那空灵的声音和意境,又似来自九天之外。
咦?这个挺熟啊!
毕晶心头一动,情不自禁地接下去:
“岁寒水冷天地闭,为我起蛰鞭鱼龙。
重楼翠阜出霜晓,异事惊倒百岁翁。
人间所得容力取,世外无物谁为雄。
率然有请不我拒,信我人厄非天穷。”
“好!
好诗,好句!”
苏轼双眼一亮,遥望天际,沉吟片刻,目光中显出念天地之悠悠的神情,曼声吟诵:
“潮阳太守南迁归,喜见石廪堆祝融。
自言正直动山鬼,岂知造物哀龙钟。”
毕晶微微一笑,这是发思古之幽情了是吧?接着念:
“伸眉一笑岂易得,神之报汝亦已丰!
斜阳万里孤鸟没,但见碧海磨青铜。”
“好一个‘伸眉一笑岂易得,神之报汝亦已丰!
’”
苏轼击节赞叹,“好一个‘斜阳万里孤鸟没,但见碧海磨青铜’!”
将这两句翻来覆去念了两遍,苏轼眉头一展,声音变得越发宛转悠扬:
“新诗绮语亦安用,相与变灭随东风——”
“随东风”
三字,越吟越慢,一字三叠,仿佛随着东风,袅袅散去,与那海市蜃楼一样,消散于天地之间,却又久久回荡,不绝如缕。
众人刚从梦幻般的仙境中醒来,又被这美妙的诗句所摄,蓬莱阁上下,再次陷入一样的沉静之中。
就连苏轼,也一时不能自已,好半晌才缓缓转向毕晶,赞叹道:“这一番唱和,一字一句,意境气韵,竟都与轼之所做天衣无缝,毕兄果然大才......”
毕晶微微一笑,作世外高人状道:“坡公谬赞了。”
“绝非谬赞!
方才所言,字字发自肺腑!”
苏轼认真起来,别有一番可爱的执拗,摇头叹道,“更难得的是,毕兄所作,字字句句都说中苏轼心事,直抒轼之胸臆,仿佛全篇都是出自我的手笔——苏轼有一不情之请,毕兄佳句,可否与我的劣作,合二为一?”
“拿去不谢!”
毕晶扮高人扮得入了戏,轻轻摆手道,“能入坡公法眼,实毕某平生之大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