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苏轼神色一动:“两位同时摇头,果然另有见解!
来,苏轼洗耳恭听!”
“不是。”
毕晶又摇摇头,“这两状见识超凡,我摇头,是因为实在没什么好补充的了。”
陈慥也笑笑:“老毕说得是,我也一样。”
苏轼就笑起来,带着几分欣慰,为自己的调研报告深感自豪的样子。
但他却没有注意到,毕晶和陈慥目光中隐隐的无奈和苦笑。
以毕晶肚子里那点水平,当然看不出这两份表章有什么缺失来,他只觉得调查详尽,说理明白,措施得力,果然是一份很有水平的好报告。
可越是这样,毕晶心里就越有点说不出来的遗憾。
无疑,苏轼是一个好官,不但有为民办事的心,更有办成事的能力和水平。
但是,这个人吧,在做事上是一把好手,可在高层政治的水平上,简直就是个菜鸟。
新党当政,他站在旧党那边,结果一路被贬。
旧党当政,他又站出来说,其实啊,新法还是有不少好处的,结果又被贬,直到被赶到儋州那种鸟不拉屎的地方,郁郁终老......
高层政治中,站队,无疑是第一位的,站队正确而又有能力,自然能青云直上,站队错误而有能力,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可是苏轼这个人,在历次站队中,就有那个本事,每一次选中错误的那一边。
也许只对事,不对人,只想做事,不想自己的退路,正是他虽然得享大名,却一生坎坷的原因。
要知道,政治,就是整人,几千年来,概莫能外。
这怎能不让人感到莫名酸楚?
毕晶嘴巴动了动,想说点什么,却终于没说出来......
正心里不是滋味时,外边忽然有人禀报:“天使到,有上谕!”
毕晶一激灵,随即和陈慥相视苦笑。
他知道,一直在等待的那道诏令,终于到了。
苏轼,将再次出发,从登州直赴京师,走向他最短暂的辉煌......
-----------------------------------------------------------------------------------------
“看来,我这两份奏章,要换个开头了。”
听完诏令,苏轼也微感诧异,等忙完一天的交接,拿起刚刚写完的奏章,苦笑着摇摇头,在“朝奉郎知登州军州事”
中间,加了一个“前”
字,变成了“朝奉郎前知登州军州事”
。
搁下笔,苏轼却隐隐有些兴奋。
毕晶知道,那并不是因为升了官,而是因为终于有更大的舞台,去实现他的理念了。
只可惜......
毕晶摇摇头,飞快地压下某些异样情绪,拱手笑道:“恭喜坡公高升!”
苏轼摇摇头:“什么高升,还不是一样做事?”
随即又苦笑起来,“只是购置那么多东西,呵呵,又白费了。”
合着他这也知道自家俩老婆干了点什么啊。
“罢了,不管这些了!”
苏轼很快就呵呵笑起来,“好不容易有几天闲暇,何方多留几日,这海天一色的美景,还真是让人不舍啊......”
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