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6章 附录(第2页)

现在回想写《万物生长》的时候,好像曾国藩初带兵,“不要钱,不怕死”

,我心中了无羁绊,我行我素,无法无天。

我甚至忘了早已经学会的好些小说技巧,后来回看我高一写的一个长篇,远比《万物生长》行文老练干净,更像能在《收获》发表的样子。

我想,我是土鳖,别太苛求自己。

跟生孩子一样,肚子里有要表达的东西,猫三狗四人十月,一直挺着,到时候自然有东西出来。

写出来的东西,仿佛生出来的孩子,“儿孙自有儿孙福”

,成什么样的气候,是他自己的造化了。

写完寄给我上医学院的时候同宿舍的下铺,他当地时间早上五点给我打电话,说,看了一晚,决定留到女儿长到十八岁给她看,原来老爸就是这样长大的。

寄给我过去的相好,她打来电话,一句话不说,停了一晌,挂了。

我当时想,《万物生长》不是我最好的东西,也一定不是我最差的东西,要是有十本类似的东西,我就不算是土鳖了吧,和作家们喝酒的时候也不用觍着脸不知羞耻了吧?

是为序。

冯唐

附录2:初版后记

简单地说,这部小说是个失败。

本来想写出一个过程,但是只写出一种状态。

本来想写出一个故事,但是只写出一段生活。

本来想写出一个可爱的人物,但是这个人物总体上沾沾自喜、自鸣得意,一副欠抽的样子。

成长(时间)是长期困扰我的一个问题。

在《万物生长》里,我尽力想描述一个成长过程,阐述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关系。

我笔力有限,没能做到,我只表现出一种混沌状态,一个过程的横断面。

想到的唯一解决办法,是在《万物生长》所处生长环节之前和之后,再各写一部长度相近的小说,三种状态,三个横断面,或许能给人一个完整过程的感觉。

至于没写出一个完整故事和一个可爱人物,不全是笔力不逮。

我在满足读者阅读期待和还原生活之间,徘徊许久,最后选择了后者。

真实的生活中,多数的故事并不完整,多数没发育成熟的人物有各种各样混蛋的地方。

即使造出来时间机器,重新过一遍充满遗憾的年少时光,不完整的故事还是不完整,混蛋的地方还要混蛋。

所有的遗憾,一点不能改变。

对于描述长期困扰于心的东西,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一种认为,描述过后,脓水流尽,得解脱,得大自在。

另一种认为,描述之后,诊断清楚,这种困扰,水流云在,成了一辈子的心症。

我无法评说哪种观点更加正确。

如果你读完这本文字,回望或是展望自己的青春,感觉烦躁异常,感觉山非山、水非水,说明我的失败还不是彻底的失败,这本文字所做的努力,还有些存在的价值。

冯唐

1998年5月至2001年1月

新泽西、纽约、亚特兰大,北京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