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堂屋内,郑校尉与刘军谈笑风生,两人有许多共同的喜好,说到高兴之处时,一阵阵哄堂大笑声自他们的嘴中传出。
这时,文斌突然冲进堂屋,将他们二人惊得跳起。
待回过神后,郑校尉与刘军把疑惑的目光投向里屋的方向,非常不解为何文侯会显得这么惊慌失措?
“咳咳……咳咳……”
文斌发出一连串咳嗽声,试图将郑校尉等人的视线斩断。
“咳!
文侯,信件是否写好?”
郑校尉也发出一道咳嗽声,用来掩饰刚才的不敬举动。
“这封书信,你收好!
若是在琅玥二州购粮不利,需前往其他州县时,可以将此书信交给当地使君,他们看后,绝不敢推辞!”
“得令!
末将会将书信托付给随行队正,由他贴身保管,绝对万无一失!”
郑校尉立即施以军礼,语气坚定地说道。
“好!
负责押送粮食的禁军就由郑校尉挑选,此行事关重大,绝不许有失!”
文斌说着说着,想起一件重要的事,赶忙接着说道:“还有一事,交给琅玥两州使君的信件已经出发了吗?”
“回禀文侯,士兵昨夜出发,想必此时已经送到!
文侯不必担心!”
“那就好!
若是在琅玥二州遇到棘手之事,可以禀告当地使君,他们必会相助!
本侯在信笺上已经明示!”
“得令!
文侯还有何吩咐?”
“没有了!
下去安排吧!”
“末将告退!”
说完,郑校尉转身离开堂屋,朝远处走去。
从文斌抵达长云县开始算起,到此时还不足九个时辰,一连串施政措施接连发布。
对于灾民们来说,这是天大的好消息,虽然现在还未立竿见影,但要不了多久,灾情必然得到缓解。
别的措施暂且不说,仅仅搭建粥棚一事,就足以让灾民们对翊贤侯感恩戴德。
今日一早,在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口以及闹市区域同时搭建粥棚,共计八座。
为了扭转文侯对自己的观感,邓县令真是煞费苦心,连夜命人熬制稀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