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他不可能就轻易的放下这一切。
美国为什么会有华盛顿?因为从五月华号踏上新大陆土地的时候,这片殖民地就是从一份共同契约上起步的。
他们有着这样的土壤。
而在中国呢,过去几千年的传统,对明君的企盼,对强人的服从。
这个国家,有他这样轻易选择的基础么?人都是会变的。
不过坦率的说,从我个人倾向上来说,我是不喜欢拿破仑式的人物的。
他的时代,法国青年损失了23%,而法国也在未来的二百年当中丧失了在欧洲的统治地位。
日本更是我们身边良好的例子。
知道当一个国家陷入整体狂热是怎样一种可怕的局面!
但是在强力人物英明的领导下,国势在一段时间内蒸蒸日上。
民心凝聚在一处。
这种诱惑是难以抵挡的。
如果奥斯卡生产民国初年那种找不到出路的时代,生在经历了魏玛时代幻灭混乱的德国。
也许同样会为雨辰或者小胡子的出现而欢呼鼓舞!
所以在奥斯卡的笔下,雨辰有矛盾,他多次说出。
希望只牺牲一代的青年就够了。
但是时代的浪潮下,站在颠峰的他同样会被不自觉的向前推动。
他到底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至少奥斯卡是不知道的。
当情节发展到这个时候,当人物已经融入时代的时候。
这个人物的未来已经不是由作者控制了。
而是由作者所创造的时代,和作者所塑造的人物性格而决定。
所以奥斯卡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尾。
一万个人可以读出一万种哈姆雷特。
而雨辰的选择,同样是交给大家来思考。
关于江北三杰。
说实话的,对他们的描写少了一些,这也是奥斯卡感到遗憾的地方。
vip创造要求的是更新数量。
有的时候情节飞快的朝下赶,对人物的描写就难免粗陋了。
其实这个时代的青年军人,不应该是这样的脸谱化的。
新旧时代的冲击,可以引发一个人多少的侧面!
高尚和卑劣,勇敢与懦弱。
往往就会融合在一起。
但是在奥斯卡的笔下。
何燧就是理想而死心眼而且没什么政治智慧。
陈山河就是有些没心没肺和对雨辰完全服从,吴采就是勤恳而略微有些懦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