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面对动荡不安的时局,卫獶决心把家迁往南方。
他的哥哥卫zao在朝廷担任官职,母亲不忍心和卫zao分离,卫獶劝她要以家庭大计为重,终于说服母亲同意南迁。
永嘉四年,卫獶告别哥哥,离开洛阳,带着母亲和妻子一起南下。
卫獶一向体弱多病,一路上步途跋涉,餐风饮露,经受了千辛万苦。
在将要渡长江的时候,他的神情容貌都显得憔悴不堪。
他对左右的人说:“见到这白茫茫的江水,心里不由得百感交集。
只要是一个有感情的人,又有谁能排遣这万千的思绪和感慨呢!”
由于社会动荡,卫獶南迁也没有能够安居乐业。
过江不久,妻子不幸亡故。
他辗转到达建康(今江苏南京),于永嘉六年(公元312年)病逝,年仅二十七岁。
【成语】:百闻不如一见
【拼音】:bǎiwénburuyijiàn
【解释】:闻:听见。
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汉书.赵充国传》,充国曰:“百闻不如一见。
兵难渝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西汉宣帝时期,羌人侵入边界。
攻城夺地,烧杀抢掠。
宣帝召集群臣计议,询问谁愿领兵前去拒敌。
七十六岁的老将赵充国,曾在边界和羌人打过几十年的交道。
他自告奋勇,担当这一重任。
宣帝问他要派多少兵马,他说:“听别人讲一百次,不如亲眼一见。
用兵是很难在遥远的地方算计好的。
我愿意亲自到那里去看看,然后确定攻守计划,画好作战地图,再向陛下上奏。”
经宣帝同意,赵充国带领一队人马出发。
队伍渡过黄河,遇到羌人的小股军队。
赵充国下令冲击,一下子捉到不少俘虏。
兵士们准备乘胜追击,赵充国阻拦说:“我军长途跋涉到此,不可远追。
如果遭到敌兵伏击,就要吃大亏!”
部下听了,都很佩服老将的见识。
赵充国观察了地形,又从俘虏口中得知敌人内部的情况,了解到敌军的兵力部署,然后制定出屯兵把守、整治边境、分化瓦解羌人的策略,上奏宣帝。
不久,朝廷就派兵平定了羌人的侵扰,安定了西北边疆。
【成语】:百丈竿头
【拼音】: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