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旁的人,人指望你,你不得给人看着点儿?你不催,也要问一问,他们有没有心上人,不给人家操办吗?”
又絮叨了好些个“打仗时不好说,打完仗了,该收心啦”
之类的。
最后终于拐到了女儿身上:“你同花儿姐的这些孩子,青君、青叶、青雪她们,另有锤子是你学生,赵大郎是义子,你想好哪一个好给你养老了么?”
“诶?哪一个?”
张仙姑奇道:“怎么,你没想好?个个都是好孩子,可也得有一个主心骨啊!
你要把事交给谁,就得先对他更好一些。
赵大郎稳重人,岁数不小,锤子,你又放得远。
姑娘们年轻又细心,那你得对她们再好一点儿啊。
一件活计,人人都做得,就是人人都不管,你得定准了一个人呀!”
在张仙姑看来,女儿亲自生是不太可能了,不过祝缨把“祝”
姓给了许多人,又把许多聪明孩子收在府里,那就有“师父养徒弟、徒弟给师养老送终”
的意思。
这是可以接受的。
养这么多,从中选最好的、最有良心的,定下来。
张仙姑也就可以放心了。
祝缨心中的“继任者”
与张仙姑理解的“养老送终”
是不一样的,不过她也没解释,而是说:“娘看谁好?”
“锤子是咱看着长大的,孩子小时候心重,现在倒好了。
青君本事也大,眼里有活,踏实肯干。
旁的也都好。”
祝缨笑道:“那不就行了?”
“那锤子的亲事?”
“等他来,我问他。”
“那行!”
自己想要办的没办成,反而挨了一顿说,祝缨不再久留,先溜去马场,看了一回马,命把最稳的几匹骟马好生照料好。
再踱出府,往学校里看了一回,尤其过问了遗孤们的起居,才重又踱回府里,陪张仙姑吃炖鱼头。
张仙姑只知道女儿要吃的鱼头,见她吃得开心,张仙姑自己也就开心,直觉得岁月静好,此生足矣。
>>
————————————
直到祝青君又率兵出征,张仙姑才知道好像又要打仗了。
因为祝缨有事,有几天没陪她出门了,张仙姑就自己带着蒋寡妇,骑上她的那头驴,到街上转悠。
在街上看到了正在征丁运粮的衙差,她好奇地问一句:“今年还用给朝廷纳粮?”
被回了一句“这是给咱们小祝将军出征用的”
,她才知道要打仗。
她经的见的多了,当时没表示,回府又询问祝缨。
祝缨轻描淡写地回了一句:“咱们现在最能干的就是她,一有事就叫她也不行,我就想,让她这次带几个新人去练一练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