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506 眉目 事情这才算有了眉目(第5页)

郑熹心情不错,驿路的事于他算是有利的,余清泉又掉坑里了,冼敬丢脸。

现在就等余清泉混不下去,他再与陈萌勾兑一下,再选派一个自己人过去就行了。

他是不会同情余清泉的。

余清泉在南方过得确实不好,这个时间南下,越走越暖和,又不至于热病,是个不错的时间。

但接下来就很讨厌了!

邵书新的账做得挑不出毛病,照着邵书新的章程来办,什么事都办不成。

不给下面好处,支使不动人,分了好处,余清泉自己拿到的就少了,跟上面交不了差。

你说禁止私下倒卖,盐场就能一粒盐也不卖,让盐价飞上天。

官盐卖不出去,他就收不上钱,又不能去百姓家里抢!

同理,他手上没人、没兵,也就控制不了盐场、抓不了私盐贩子。

地方上的官员还要跟他闹,因为盐同样也干系到地方的税收。

好在他在南方也不是一个熟人没有,询问了有过交情的当地官员,隐约听说邵书新很多时候也是通过类似“平粜”

“均输”

的办法。

他想效法,却又发现这事儿还得需要梧州盐场帮忙。

梧州现在归安南管,余清泉就算行文给安南节度使,人家也不理他!

因为他管不着,朝廷都不管安南,余清泉的话就更没份量了。

好容易借来了几十衙役要清理盐场,灶户得到风声先逃亡了,也不知道躲在哪里了,抠都抠不出来。

邵书新以为祝缨不用他的暗账是要让余清泉见阎王,并不知道祝缨只要不帮忙,余清泉的差使根本就进行不下去。

盐场、商人、士绅、当地官府出手就够余清泉喝一壶的了。

士绅们还要往官府哭诉,说是不知道为什么没盐吃了。

官盐突然贵了十倍,买不起了。

自冬至春,陆续有地方官向朝廷报怨:不但盐涨价了,就是高价盐也供应不上了。

照这么下去,没盐吃是小事,反正人不吃盐也不会死,可是盐税收入就要黄了!

皇帝以为,事情必然不至于到这个地步,将这些告状的奏本都暂扣了。

转而提起驿路的事,他想将陈放转任南方,与祝缨隔江相望,另派工部的一个郎中随行,由陈放主持与安南的新驿路事宜。

陈萌听了皇帝的计划,哭笑不得——修驿路,为的是“沟通南北”

,修它,就意味着之前“不通”

现在让陈放在北,祝缨在南,两人隔着江喊话吗?

忙向皇帝建议:“是不是要通知安南?派个懂工程的人过去,约定好各修境内的一段最后在某处会合。”

皇帝道:“既如此,还是让陈放走这一趟吧。”

事情,这才算有了眉目。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