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507 观察 要不要与姑姑谈一谈(第2页)

您曾在西陲多年,与西番也是老对手了。

我去见那位节帅,尚书可要我捎什么话去?两面钳制说了几十年,可是想在些时建功?不过我的差使是修路,只能传个口信,成与不成,军国大事,只怕也由不得我做主。”

姚辰英伸手又把信收了回来:“大郎,这也是个烧钱的事项。”

“诶?”

姚辰英慢条斯理地道:“政事堂对这条路寄予厚望,不敢打扰大郎的正业。

只消大郎回来报个实数给我,要用多少钱粮、调多少人伕,我好有个数。

否则,这一南、一西两件大事,户部不好安排。

数目太虚,就只能顾其中一项。

取舍之间,救兵如救火……”

陈放怀疑自己能看到姚辰英身后有条尾巴在晃。

他苦笑一声:“尚书多虑了,从安南回来,只怕我要调任去做刺史督造驿路。

到时候还要请尚书高抬贵手哩。”

两人互相谦虚恭维了一阵儿,姚辰英道:“你我都想这件事办成,何不坦诚一些?”

陈放接了他的话:“我这件事儿,我说的都是实话。

只是不亲眼见一见,我现在也给不了尚书数目。

我回来,必与尚书详谈。”

总算把话说开了。

陈放这才动身,其时已到了一年中最热的时节,陈放此时动身南下实在不是一个好时间。

陈放带了几位懂行的工匠一路南下,早晚赶路,中午休息,先到江边上游,再沿着江水往下,查看沿岸地势。

不看不知道,一看之下才明白这路确实不好通。

工匠告诉他:“大江之上,从来都没有您平日见的那种桥。

要么在水流平缓的地方架浮桥,要么是渡船。”

像石桥、木桥之类往水底打桩,上面铺上桥面的,想都不要想。

小河小溪还能这么干,一些拱桥就是这么建的,先下桩到河底,把一片河面围起来,抽干水、打桩、做桥墩。

然后是铺桥面。

一座桥就成了,因此造桥这活计,石匠、木匠里都有人会。

天堑大江,做不了。

而渡口呢,千百年来倒也有几个,但都不大。

一则上游水流更急,合适渡河的地方本就不多。

二则上游比较靠近西番,也不太安全,大江对面的人烟也不稠密,还多山,山里没有方便的道路,需求不大,要渡口何用?

因此渡河之地多半出现在中游往下,到了下游,沿江倒有不少水驿、沿江的城池了。

陈放到江边的时候,刚好又是夏天多雨,眼见河水暴涨,需要考虑的问题又多了一个。

直到近秋,又发现了另一种过江的方式。

这不是在大江上看到了,是在一条支流上。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