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乐队五音合奏,拊鼓安歌。
汉代初年巫风仍然很盛,汉高祖常以巫祭祠天地山川。
汉高祖曾令天下立灵星祠,祭祀灵星成为全国性祭祀活动。
灵星是天田星,主谷。
祭祀时跳灵星舞。
舞者为童男十六人,舞蹈动作是教民种田的劳动过程:除草、耕种、耘田、驱雀、舂簸等。
汉代春旱求雨,祭共工,小儿舞8丈青龙。
夏旱求雨。
祭蚩尤,壮者舞7丈赤龙。
秋旱求雨。
祭少昊,鳏者舞9丈白龙。
冬旱求雪,祭玄冥神,舞六丈黑龙。
天涝淫雨不止,伐鼓而攻之以止雨。
《晋书》记载,晋时有人看到越地两个女巫(章丹、陈珠)的法事活动,不仅两人都有美色,服饰艳丽,而且舞步轻盈,模仿灵鬼的音容笑貌,舞袖翩翻,技巧很高。
南朝陈后主的宠妃张丽华,也工于巫舞,常在宫中聚集众女巫击鼓歌舞,名为祀神,事实上已是娱人的工具了。
巫舞的作用主要是分为两种:一种是请神灵,一种是驱鬼妖。
驱鬼妖的舞,基本上保留着集体狩猎的那种武的形式;请神灵的舞,则编排出崇敬,礼貌等比较文的形式。
这种区分使人类舞蹈的本质也产生了分化和变化。
人类的舞蹈从这里开始,走向舞蹈艺术的发展道路,而不再是单纯的集体狩猎劳动。
但是,就巫舞的作用和本质来说,巫舞和现代舞蹈艺术的概念是不同的,巫舞只是和超自然的,无形的神灵通话的语言。
因此在巫舞中,有“神游舞”
、“请神舞”
、“送神舞”
、“娱神舞”
、“逐鬼舞”
等种类。
巫舞又分“降神舞”
、“世袭舞”
两大类,有多种表演形式,如,纸钱舞、神剑舞、花舞、扇舞、铃舞等。
二、神乐
神乐是一种源于古代氏族社会祭祀活动的祭祀舞蹈,是奉献给神灵,使之安慰的艺术。
它起源于日本古代的“岩户神话”
,历史悠久,长传于世。
这个神话便是《古事记》、《日本书纪》、《古语拾遗》等记载的素盏明尊和他的姐姐天照大神争夺高天原统治权,天照大神躲进石屋之中,使得天下一片漆黑。
八百万神齐聚高天原,商议由“天宇受卖命”
女神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