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34章(第2页)

按说古人交往空间有限,曹雪芹却对这么多人的生存细节看得如此透彻。

原因何在?也许,反倒是&ldo;缓慢生长&rdo;的古代,个体活得更投入,感受更深切。

而广度,是由深度来决定的。

今人感觉时间快,一晃年。

为什么?因为日子重复;生存,被算计型思维分割成几大块。

我怀疑古人不是这么感受时间的。

活得投入,于是计较细节,&ldo;有&rdo;细节,生活中有大量的模糊地带,不可能一步跨入清晰,一眼看透这个那个。

古人不以分秒计时,却像活在每一秒;不能须臾入云端,却能横看万里纵看千年。

我印象中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时间还是比较慢的,到九十年代,时间突然加速。

有时候,真觉得一年是一天……今天的作家艺术家,跑遍全球不难,但谁是曹雪芹或托尔斯泰呢?

曹雪芹爱看戏,看听书。

戏曲及书场文化,扩大他的感受面。

写小说丢份,但作家超越了身份,就无所谓丢份了。

曹雪芹是超越身份的模范。

他既是孤傲的,又是随和的,论交不分贵贱,不管三教九流。

他善于在生活中八方借力,很像苏东坡: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田院乞儿。

超越身份,穿越社会各阶层,向来是作家的范式。

生产力的提升,印刷术的流行,市民社会的繁荣发达,为小说提供了历史性的契机。

朝廷出于统治的考虑禁看《红楼梦》,可是皇帝和他的妃子都在悄悄看。

民间由红楼人物衍生的文化现象屡禁不止。

比如乾隆年间的小姐乘车出行,帘子上挂着黛玉葬花图、史湘云醉眠芍药茵。

八旗纨绔,则以薛蟠贾链自居,或打出刘老老大嚼图、贾瑞抱欲受冻挨屎盆子图,满城搞笑。

书场文化,要求写作者搜奇猎怪。

这也是中国小说的本来面目,唐宋传奇,传到明清。

《水浒传》一百单八将,摆入书场,演绎开来讲,一辈子讲不完的。

于是,生活的细节走到前台。

比较典型的是苏州评弹,不断的搁下,荡开,节外生枝。

长篇小说如《金瓶梅》,描画了多少宋代市井生活的场景,难以估算。

这对小说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红楼梦》对应大家族日常生活的结构,扬弃了书场文化中的传奇色彩。

它从人物入手,从感觉入手,细节蜂拥倒在其次,更奇的,是它的大量场景都有梦的味道,梦的颜色。

像前边所举的怡红院外的那个&ldo;大毒日头地下&rdo;的场景。

朦胧,含蓄,多歧义,挑战解读,乃是汉语的优势所在,唐诗宋词登峰造极。

曹雪芹是大诗人,《红楼梦》本身就是诗,其次方为史诗。

史诗这个词,将诗置于史之后,容易造成混淆。

比如对杜甫的解读和研究。

诗意,乃是人类文明的精髓。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