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然后!
孔子就解释给常季听,说!
王骀他看破了“死生”
。
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
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
孔子说的这一段话,有无数解读者无法正确解读。
原因在哪里呢?就在于他们没有读懂老庄哲学中的“道”
。
没有读懂老庄哲学中的道,他们就无法读懂道家对死生的理解。
我们把这一段话翻译成白话文,方便大家理解。
孔子回答说:“他是个道家!
他认为人和万物都来源于道,死后又回归于道。
人与万物都只是变化出来的一个具体事物而已,回归于道后,还会变化成为什么呢?任其自然吧!
死或者生都是人生中的大事了,可对于他来说,死或者是生都只是这个生命的结束,另外一个生命的开始。
我依然还是我,我就是道。
即使天翻地覆,他也不会因此而丧失、毁灭。
我依然还是我,我就是道。
他是个得道之人,明白事物变化的道理。
所以!
无论生死如何变化,此物死彼物生,自己将变成何物,他都不会在意的,随遇而安。
无论变化成什么,都只是因道变化而来的,他就坚守这一点:他是道。
万变不离其宗,一切都是由道变化而来的。”
历代学者一般都是单单从字面意思直译的,所以!
无法解读清楚。
再则!
大多数学者本身就没有解读清楚道家的“生死观”
,也根本无法解读清楚这一段话。
解读这一段话是需要有基础的,没有一定地老庄哲学基础,是读不懂的。
在这段话中,表达出了王骀的一种境界,从道的高度看待人生的境界。
认为人死了但还会变化成另外一个物种、一个东东。
作为人是死了,但换了另外一种形式存在。
而且!
永远在变换中,此物死彼物生,生生不息。
这是一种如何高的境界?
如果我们站在现实社会学人的范畴上看待人生,是永远也达不到这个境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