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ldo;你不用说这些,我没有埋怨你!
&rdo;沈如磐急忙否定。
她打断了他的话,所以他暂时没有往下说。
而她也不知道如何修复争执后的裂痕,两个人不约而同沉默。
最终僵局依然由他打破:&ldo;如磐,假如往后你再也不能滑冰,你看见我还会有最初心动的感觉吗?&rdo;
问题太突然,她愣住。
他垂着眼帘静静等待一会儿,修长的手拍拍猫咪的脑袋,小东西呲溜回到她身旁,而他起身拉开门离去。
屋内一片寂静。
萧与时从来都不是一个靠繁忙冲淡心中烦闷的人,但是一抵达西北极深地下实验室,面对那些深奥晦涩的科研阻力难题,他确实淡忘了那日的争执。
他曾向学校提出交接申请,原以为至少要二周才能得到答复,没想到三天后就接到了穆勒教授的电话。
而穆勒教授开口的第一句话是:&ldo;karl,你得罪谁了吗?&rdo;
萧与时正沉浸在高纯锗阵列探测器出现的异常电信号,淡淡反问:&ldo;什么?&rdo;
&ldo;你的陈年旧事‐‐抄袭门又被人翻出来了。
&rdo;
所谓的抄袭门,是萧与时破格担当柏林大学终身教授那一年发生的事。
起因是萧与时是华裔,也愿意提拔华人学生,故当时带的博士生里有好几位华人留学生。
博士生和本科生、研究生不同,必须发表相当数量的高水准论文。
萧与时最看重亦是最有学术发展前景的两个学生,各自提交的一篇论文,居然内容雷同。
两个学生互相指责,都说是对方抄袭自己。
a说:&ldo;每页的内容都是我自己一个字一个字敲的。
其中第44页到55页的核心公式推导,我反反复复推敲了十五遍,每一遍都有底稿。
&rdo;
b说:&ldo;我也有底稿,就存在在电脑里。
并且我的电脑曾经不小心遗忘在实验室,谁都看得到。
&rdo;
此事争论不休,萧与时却处理得丝毫不拖泥带水:a立刻退出最前沿的实验,并且被开除学籍。
这个裁决当时在教授群里遭到质疑。
萧与时对穆勒教授的解释是,他让两个学生各自回溯底稿,每一版修正了什么,增加了什么,删除了什么,全都事无巨细复述一遍。
结果a写得清清楚楚,b的记忆略混乱,甚至有几处出现自相矛盾。
穆勒道:&ldo;难道不是b抄袭?&rdo;
萧与时摇头:&ldo;十五版底稿的时间跨度约有大半年。
您记得自己6个月前吃的午餐是什么?&rdo;
穆勒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