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七十四章 佛之传承(第2页)

2、菩萨菩提萨埵的略称,意为“觉有情”

或“大道心众生”

即觉悟的有情,有自觉、觉他两种含义,但缺“觉行圆满”

故次于佛。

龙树《十住毗婆沙论》卷二称:“菩提名上道,萨埵名深心,深乐菩提,故名菩提萨埵。”

除了一般菩萨外,还有像观音、地藏、文殊、普贤一类的”

大菩萨“,梵文是mahāsattva,中文译音是摩诃萨,又意译为“大士、圣士、开士”

等名称。

佛经中所举出菩萨的异名有:开士、大士、尊人、圣士、超士、无上、自在、勇健、大道心成众生、身业无失语业无失意业无失、身业清净语业清净意业清净、身业无动语业无动意业无动等。

佛和菩萨皆是大乘圣者。

3、缘觉辟支迦佛陀之意译,亦作“独觉”

或辟支佛。

据佛教解释,多出在无佛之世。

因根性较利,自己观察当前事缘而能悟道,故名缘觉。

又因不待师友指点,自然悟道,亦称“独觉”

《大智度论》卷十八称:“辟支佛有二种,一名独觉,二名因缘觉。”

在三乘中属中乘圣者。

十二因缘,亦名十二有支,有即世间所有,支即文分,谓所有生死流转,皆不出这十二支分。

第一无明是疑暗义,为烦恼的通称,因属于心意的想计,故亦名惑。

第二行是造作义,依疑暗的念头,而有所造作,因属于身口的行为,故亦名业。

这二支,是过去世的二因。

由于过去因熟,乃生现-在世的五果:即第三识,谓今生投胎的知识,或升天,或入地狱,乃至驴胎马腹,皆由此一念为前导。

第四名色,名指心,谓其但有名而无质,色指质,属于色法,此时六根尚未成,但有名色而已。

第五六入,是六根逐渐完具,将出胎之时。

第六触,是出胎后,与环境接触也。

第七受,是毕生根尘识,所领受的苦乐遭遇也。

由现世的遭遇,复种三因。

第八爱,于环境生种种爱欲也。

第九取,因爱著生起执取之念也。

第十有,既由爱取,兴起诸业,必有当来之果,故名为有。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