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十四章 战犼神(第2页)

而这个灵魂物质的高度集合体当然也拥有绝对领域的特性,能够对其他物体进行物理打击,这个打击的强度受到绝对领域的强度和距离制约。

犼神的兽神击打在公孙归一灵盾上,登时发出惊天巨响,犼神和公孙归一同时在反震力作用下,向后飞去。

公孙归一在后退的同时用额饰的自带技能—灵突击从犼神的额头攻入他的意识海,与异魔分身留在犼神意识海中的能量冲突起来。

技能的连续使用使得公孙归一的意念力急剧削弱,但他咬牙坚持下去,并冒着技能反噬的危险,将灵突击的威力越级发挥。

犼神怒吼一声,异魔分身留在犼神意识海中的能量终于被击散,犼神的元神受到重创,掉头逃去。

看到犼神掉头逃去,公孙归一松了一口气,灵神甲离体,回到纹身内。

公孙归一也昏了过去。

当公孙归一醒来时,却发现自己竟然因祸得福,不仅修为提升了,竟然在无意识中掌握了第七感和第八感。

第七感,是人类除了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心觉,又称末那识。

未那识(小宇宙)产生物我区别的根源也是超能力的源泉!

末那识:末那识是梵语manas的音译。

末那识是意识的根本,其本质是恒审思量。

因为它是执取第八识(阿赖耶识)的见分或其种子为我,使意识生起自我意识,所以末那识又称为“我识”

这基本上是一种我执的作用,由此而形成烦恼的根本。

这种我执的具体表现是,我的具体生命在过去现在未来所思想所经验的东西,有其余势,以种子的形式,摄藏于第八识的阿赖耶识中。

末那识在下意识层面执取这些种子,以之为我。

实际上,这些种子都是无始来前灭后生、非常非断的作用。

《金刚经》中最重要的三句话是:“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此中本来无常,末那识以这样虚妄的东西为我,因此生起贪、嗔、痴、疑、慢等种种烦恼。

末那识属于潜意识的范围,它本身并不造作善恶之业,但因它执着自我,所以成为一切众生自私自利的根源。

末那识所执着的我是什么呢?第八感,即空间感,又称阿赖耶识。

阿赖耶是梵音,又称为藏识,含能藏、所藏、执藏三义,是一切善恶种子寄托的所在。

阿赖耶识是本性与妄心的和合体。

由无明(无明二字的含义见我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略解)而起的妄想概念称为阿赖耶识的见分,再因这妄想概念而幻现一种对象的境界,称为阿赖耶识的相分。

一切众生,每一个起心动念,或是语言行为,都会造成一个业种,这种子在未受报前都藏在阿赖耶识中,所以此识有能藏的含义。

前七识的作用是能熏能缘,第八识是前七识所熏所缘,所以有所藏义。

第七识恒定执此识中的见分为我,而为它所爱,所以有我爱执藏义。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