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七十章 念力业力 般若和愿力一(第2页)

他说推动世界之原动力,就是人类潜意识中俱生所藏之意欲。

此根本意欲,主要的有两个:一是生存欲,一是活动欲,此意欲即是真正之自我。

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中,叔本华说:“在意识之深处,我见到了那个真实的基层的真我……那是一个元始的,超越时空的和无有起因之活动力。

此活动力所表现的是一种本能的**冲动、渴求,……此俱生之意欲就是真正的我。

人之**只不过是此俱生欲之标帜而已。

……此俱生意欲表示于盲目动力,即形成(无生命的)石头或金属;表现于意志活动,即形成人类之自觉的心意识活动。

总之,业力之起因,乃是众生心中潜意识中之本能的生存欲及活动欲,由此俱生盲目的意欲之鼓励而形成的。

业力用最简单的话说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用农作收成的话说,业力可解释成:假使你播下好的种子,你将会有好的收成,假使你播下坏的种子,你将得到不好的收获。

用科学的话说:业力是因果律,每一个原因就有一种结果。

另外也可称为道德因果律,道德因果律应在道德领域中,正如物理领域里的运动律一样。

法句经中业的解释是,心是善、恶业的主导者,假使你的语言和行为基于善或恶的发心,则愉快或痛苦(不愉快)将跟随你,如同牛车跟随牛蹄,如影随形般永不离开。

业力就是一种行动,生命体中有一种动力,名叫本能倾向或意识等等,这种固有的习性推动每一种意识,包括推动心理和生理,这一动起来即成行为,这种行为的重复就是习惯,此习惯变成他的个性,在佛教中,这种过程称它为业力。

就“业”

的终极意义来说,它是有善有恶的,可以是心智活动,也可以是意志作用。

佛说:“业是意志力”

如此说来,业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以一种实体,它也是一种行为、能力和力量了。

有人解释这种力量为“行为影响力”

,这是我们自作自受。

人所经验到的苦乐都是他自己的身、口、意活动的结果。

成功、失败、愉快、忧愁,都是由我们身、口、意的造作而来。

综观上述各点,可清楚的看出,(一)从宇宙论的观点来说,业力代表一种巨大无匹之力量,能够创造、推动和毁灭个人,乃至整个宇宙。

(二)从道德哲学的观点来说,业力是一个无差错、无谬误之自然道德规律,它能支配和执行道德行为上之因果报应。

(三)从形而上学的观点上来说,业力运行之道,乃遵循同类相应之基本原则,但终非人类之理智所能忖测,它是宇宙之一大神秘。

通俗举例来说:一、业力是一种力量。

人的“身口意”

三业活动造成行为,而任何行为都会自然产生一种力量,此力量又迫使人去作新的行为,此新的行为又产生新的力量……如此行为产生力量,力量又产生行为,辗转相生而形成螺旋式的业力圈。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