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事隔几年后,伏羲第二次回到华胥身边。
他看到这里的百姓狩猎方式和使用的武器十分落后,往往劳而无功,便教人们用石头、木棒、竹片磨制成两端锋利的武器打猎。
遇到大兽、凶兽,就组织大家执锐器群起而攻之。
结果,按他教的办法和发明的武器打猎,人们的收获比原先增加了许多倍。
吃不完了,他又教人们将那些受轻伤的野兽或小兽豢养起来。
从而揭开了人类饲养猪、马、羊、兔等家畜的序幕。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年逾九十八岁的伏羲,厌倦了红尘,对山灵水秀的阆水更是神往。
于是第三次回到阆中,潜心刻书契,而这些书契皆玉片、石片。
无文字,智者参之悟道。
仁者参之悟德,能者参之悟纵横之术。
伏羲又研习易经。
专注地画演乾八卦,这些是人类最早了解世界的文化符号。
他还深入民间,教人们用象形、会意、形声等“六书”
达意表情,从此结束了人类以结绳记事的落后办法。
他又开始制琴瑟、灼土为埙,并创作出《驾辨》、《劳商》、《凤来》、《离基》等圣乐。
从此,华夏子孙们的生活开始沐浴着音乐的曙光。
三、青丘
是古代地名。
《归藏.启筮》云:“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黄帝杀之于青丘。”
《吕氏春秋.求人》:“禹东至榑木之地,日出、九津、青羌之野……鸟谷、青丘之乡,黑齿之国。”
《山海经.海外东经》:“朝阳之谷……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
郝懿行疏引服虔曰:“青丘国,在海东三百里。”
晋陶潜《读》诗之十二:“青丘有奇鸟,自言独见尔。”
青丘《南山经》
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太平御览》青丘国其人食谷……其狐九尾。
郭璞曾经注释说这种动物虽然能吃人,但是“见之则吉”
和能“……令人不逢妖邪之气”
。
青丘之国,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
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若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
英水出焉,南海注于即翼之泽。
其中多赤鱬,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鸯鸳,食之不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