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凌漠说,“所以加油站死活也不会承认。”
“你们说,他买了汽油,倒在箱子上烧?”
聂之轩低头沉思。
“不好说,毕竟嫌疑人整个行动都是有预谋的。”
萧望说,“说不定这附近有什么场所或者可以用作焚尸的工具,不会引起他人的注意。
不过,一定是在附近。
这里的环境,如果没有交通工具,徒步行走,拖着那么大的行李箱,又拎着汽油,不会离开多远。”
“明天白天可以去那里看看,说不定就有发现。”
萧朗说。
“聂哥,还有个问题。”
凌漠此时突然发言,“汽油燃烧后,能把人全部烧成骨灰吗?”
“嗯,难说。”
聂之轩补充道,“殡仪馆的火化炉,都是近千摄氏度,而且因为是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燃烧,所以热的利用率非常高。
即便是这样,火化一具尸体,也需要四十分钟的时间。
如果是在敞开的环境下,不使用外焰燃烧尸体,一桶汽油怕是很难把尸体全部烧成骨灰。”
“虽然燃烧尸体会有灯芯效应,自燃时间会很长,但是因为温度达不到,热利用率很低,确实难以把尸体全部烧成骨灰。”
萧望说,“而且嫌疑人最多也就能拎动二十公升汽油,又能燃烧多长时间呢?”
【注:灯芯效应,指人体在特定状况下,如同蜡烛一样持续燃烧。
】
“阮风是什么学历?”
凌漠问。
程子墨一边咬着一根棒棒糖,一边翻着卷宗,说:“初中没毕业。”
“这样的文化程度,会不会根本就没有想到燃烧的结果?”
凌漠转脸看着萧望。
萧望抱着胳膊想了一会儿,说:“那对我们来说,还真是个利好消息。”
“可惜现在还是不够立案条件。”
凌漠说,“毕竟现实不是写小说,写小说的话,这情况就该抓人了吧。”
“程序正义是前提。”
萧望说,“我们还需要更多的依据。”
“孩子们,刚才我在外面听你们说,烧成骨灰很难对吗?”
傅元曼突然推门走了进来,满脸笑容地说,“这让我突然想起了几十年前的一桩旧案子,睹物思人啊,我来和你们说一说。”
3
1983年,守夜者组织成立34周年,也是守夜者组织战功累累、最受到部领导青睐的一年。
这一年,准备接任守夜者组织负责人职位的傅元曼三十九岁,而他最得力的助手——董连和,三十七岁。
这一年,因为傅元曼忙于投身配合警方的大型打击犯罪的行动,所以这一起案件的主角是董连和。
一直作为组织成员里“和事佬”
的老好人董连和也正是因为此案件,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从傅元曼巨大的背影里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在警方忙忙碌碌处理各种刑事案件的时候,《南安晚报》的一则报道引起了南安市的轩然大波。
在那个年代,没有新媒体,没有自媒体,电视机更是奢侈品,所以人们获取社会资讯的方式几乎全部都依靠报纸,那也是纸媒最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