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喏就像这样,只需要切成两毫米粗细的丝。”
秦椒刻意放缓运刀速度,示意一旁的艾瑞克照葫芦画瓢。
为求早日学得“中国功夫”
,艾瑞克抛弃了刮皮器,每天手握菜刀兢兢业业给土豆削皮,大冷天里削得满头是汗。
几天下来手腕的控制力明显见长。
他的刻苦,秦椒看在眼里,所以很愿意给他尝试的机会。
说到底,厨艺就是手艺,必须亲自动手,不断实践才能有进步。
无论东方西方,一代代厨师都是从学徒开始,在工作中见缝插针地学习成长。
秦椒学厨以来,因为性别为女,连见缝插针的机会都比别人更少。
当初在国内,她以优异的成绩被推荐去一家知名餐厅实习。
整整半年一直跟着“末荷”
摆盘传菜。
一开始,她还庆幸“打荷”
是个美差。
不仅因为打荷不像水案那样辛苦,更重要的是有机会学到很多。
中餐后厨的“打荷”
,其实就是热菜助理,专门辅助热灶厨师工作。
分派菜肴、传递食材、制备调料、餐盘准备、装盘传菜都是打荷的活。
一口热灶对应一条打荷线,秦椒的实习师父“末荷”
对应的就是只负责简单炒菜、炒饭和热汤之类的尾灶。
即便如此,平时也该有各种食材预调、上浆、挂糊或者毛汤吊制等工作让她锻炼。
由于打荷线就位于炉灶和砧板两区之间,所以“打荷”
有机会盯着墩子和热灶厨师偷师学艺。
工作闲暇,热灶厨师通常也会指点和自己关系好的“打荷”
几句,甚至让“打荷”
上灶炒几道简单的菜。
很多后厨挑选热灶的培养对象,都是先看“打荷”
。
那本该是个非常好的学习舞台。
然而那半年,秦椒从未被分配过摆盘、传菜之外的工作,也没有得到任何指点。
除了用眼睛偷看之外,她连偷尝调味的机会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