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送走宋掌柜后,梅花嫂子就与婆婆一同回到了屋内。
“梅花啊!
娘真是做梦都想不到,咱做的绣活,竟然也能有今天。”
吴家婆婆强忍着内心的激动,憋了好一会儿,直到送走宋掌柜,再也忍不住,笑出了声。
梅花嫂子也笑得见牙不见眼,“是啊!
我也没想到,上午宋掌柜来摊子上跟我说这事,我还当他不是什么好心,毕竟县城那么大,什么样的绣娘没有,谁能想到,偏偏是咱的绣品入了他的眼。”
话毕,梅花嫂子便将五两银子放进了婆婆手中,“娘,这银子您收起来,留着相公参加会试时做盘缠。”
见此情景,吴婆婆赶忙将银子推了回去,“这银子,娘可不能要,你自己收好。”
“娘,这绣品能赚钱,您可是功不可没啊,这五两银子您就拿着,剩下那一半,足够我们支付绣娘的工钱了。”
梅花嫂子再次将五两银子放入婆婆手中,给了她一个放心的眼神。
她过门没多久,婆婆就将掌家之权交给了自己,更是将她视如己出,以前家中生活拮据,实在没有多余的银两给婆婆零花。
如今她们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第一次赚了这么多银子,自然想给婆婆一些,好让她老人家也开心开心,去买些自己喜欢的东西。
“娘如今吃穿不愁,日子虽然过得清苦了些,但儿孙们都健健康康的,一家子和和美美,娘已经心满意足了。
这银子,你还是留着,自己去置办几身漂亮的衣裳。”
这些年,家里的生活一直不好不坏,难得儿媳摆摊赚了些许银两,她高兴都还来不及,又怎会收下这银子呢。
“既然您执意不收,那就等我去县城送货时,将您和两个孩子也一同带去,到时,给你们祖孙多买几件时下最流行的衣物。”
梅花嫂子见婆婆如此执拗,心中便开始暗暗盘算。
虽说相公的两个姐姐,皆嫁去了县城,但婆婆却从未离开过芙蓉镇半步,她寻思着,正好借此机会,带老人家出去走走。
“听闻县城里的物价高得离谱,我这老婆子就不去凑那个热闹了,有那银子不如省下来,留着你和明朗添置几身得体的衣裳。
你嫁过来这么多年,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让你跟着受苦了,娘这心里真是愧疚啊!”
想当年,众人皆觉得儿子身为秀才,娶个普通的农家女,门不当户不对,身份上实在不相配。
可老太太却不以为然,在她眼中,只要两人情投意合,那便比什么都重要,又何必为了仕途,去选个不喜欢的姑娘成亲呢?万一弄巧成拙,岂不是成了一对怨偶?
儿媳性格开朗,为人处世方面,做的特别好,让人挑不出半点儿毛病。
老太太觉得这样挺好,与性格木讷、不善言辞的儿子恰好形成互补,于是便不顾他人劝阻,应允了这门亲事。
果不其然,小两口如胶似漆,感情特别好,且从不争吵,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梅花嫂子赶忙摆了摆手,“娘,您可别这么说,能遇到您这么好的婆婆,我已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了。
更何况相公对我也特别好,十分包容。
虽说家里的日子过得有些拮据,但至少没有别人家那些烦心事啊!
您更不必自责,日子总会慢慢好起来的。”
世人皆言婆媳如天敌,可在他们家,这却完全是无稽之谈。
相公虽有两个姐姐,可婆婆与她们的关系却颇为冷淡,反倒是对自己这个外来的儿媳格外亲切,从不无端生事,更不会指桑骂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