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83章(第1页)

对历史过度的&ldo;戏说&rdo;已经使很多对中国历史本来就不甚了了的读者和观众如堕五里云雾,影视剧编导们为了&ldo;卖点&rdo;,又不遗余力地从二手的白话历史资料里面东割西挖寻找&ldo;噱头&rdo;以增加&ldo;戏肉&rdo;的份量,使得本来是简单基本常识的中国历史典故和人物、事件好多都被流行文化歪曲得面目全非,张冠李戴。

对此,严肃历史学家摇头叹息之余,似乎也束手无策――如果全盘推出文言文原版史书,那么浩瀚至巨的篇幅肯定令一般人望而生畏,而晦涩难懂的文言文本身对于有相当修养的读者也构成一道不小的障碍。

笔者恰好对中国古文字和诗词歌赋有着一种近乎天生的敏感和理解力,阅读文言文的速度也同浏览现代文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加之我对中国历史一直有&ldo;乐在其中&rdo;沉迷,以及那种&ldo;魔鬼在细节&rdo;的考据癖,正可以充当一个&ldo;趣味历史学家&rdo;,手持一柄历史的&ldo;放大镜&rdo;,在恒河激浪的滚滚史河中找寻堪称座标的堡礁,删繁取精,梳理枝蔓,把&ldo;戏说&rdo;纠正为&ldo;细说&rdo;。

特别是两晋、南北朝十六国、隋、唐之际,中国第一次民族大融合方兴未艾,鲜卑汉儿,羌豪氐杰,弯弓走马,飒慡俊逸,精彩绝伦,但恰恰是最应让人屏息凝神的伟大时代,国人对此激荡起伏的历史却知道得甚为粗疏。

为此,笔者不吝笔墨,有侧重地撷取其间那些最为耐人寻味的英雄豪杰和重要历史场景,独辟蹊径地以文学&ldo;蒙太奇&rdo;展现中华大历史的风流豪迈,追溯中华大家庭的血脉源流和中华文化的融会贯通。

笔者并非学专家那样对佶屈聱牙的古籍考证源流,也不敢自称综合百家独树一帜,更不是想对洋洋大观的中华典章制度和学术嬗变进行精细辟里的探析。

我只是以一个历史爱好者身份,去宏取精地拈出中国历史中数位大家十分熟悉又可能十分陌生的人物来,从汗牛充栋的信史中摘取他们精粹绝伦的人生片断,站在一个别人所忽略或者从来没有想到的一个&ldo;异端&rdo;角度去进行文学、趣味地观察,回避&ldo;人的历史&rdo;而更加关注于&ldo;历史的人&rdo;,特别是聚焦于那些曾经无比鲜活、无比富有个性却又为时光积垢所黯淡的真实历史中的个体。

我一直努力争取以流畅平易的文笔和清晰达意的描述使得一般读者能从中享受历史带给我们的真实乐趣,并试图让读者能在莞尔或拍案之余重温那些未经加工和润色的音容笑貌,展现出他们原本的、未经雕饰的、人性化的、非戏剧而恰恰又是最戏剧化的精彩一面,并由此力图引发普罗大众对波澜壮阔历史的一丝兴趣。

笔者最早阅读原版的中国文言史书,是在&ldo;青涩青春&rdo;的英语研究生时代。

其实,&ldo;坐冷板凳&rdo;并非像大家所想的那么痛苦,当时的功课无外乎每二、三个月为导师翻译一本英文著作&ldo;交差&rdo;,无聊烦懑之余,偶然于倚卧之余翻看中华书局出版的《资治通鉴》,结果是一发不可收拾,使得我一连两个多月完全沉浸在这部编年体的煌煌巨著之中,陶醉于比小说还要精彩百倍的情节描述和人物刻画中。

时至今日,我还记得那北方秋日干燥清慡的空气中依稀的秋虫鸣声,从竖排书页中浮掠而过逐渐变浓的金色余晖,以及案头绿茶那嫩玉米般氤氲缭绕的气息。

&ldo;惑溺&rdo;之下,竟然忘记了我的季度作业‐‐一本二十万字的有关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生平传记的英文翻译。

为此,我不得不以每天八千多字的速度,苦熬二十多天挥笔紧译赶写。

译稿完成后,竟有十几天我的右手两个手指因书写过度而不能伸直。

即使心神体力交瘁如此,我当时全部身心仍陶醉于历史阅读的快感之中,久久不能平息。

到深圳工作的第二年,由于不熟悉某些&ldo;潜规则&rdo;,得罪了单位几个既得利益之人,当时我毕竟年轻气盛,不顾后果愤而从某家银行辞职。

虽然&ldo;长安米贵,居大不易&rdo;,落魄失意之中,仍旧几册史书在手,品味六九大老的&ldo;黄梁公案&rdo;,揣度二八佳人的&ldo;白骨生涯&rdo;,竟也能尘心渐灭,道念自生。

当然,在两个多月的&ldo;失业&rdo;过程中,也多亏当时还有时任我女友的黄晓蓓女士的细心呵护照料。

黄女士当时不到二十岁,她不顾许多&ldo;好心人&rdo;对她的劝诫,每天中午和晚上,一个人骑着单车,头顶着南方灼人的烈日,身冒酷暑为我送饭送汤,使得当时我那么一个穷困潦倒的&ldo;文人&rdo;还能有时间和心情在&ldo;最物质的南方&rdo;享受到一丝精神的欢愉。

无论如何,我总是在内心深处感谢生活!

感谢南方!

感谢无数记载陈旧往事的历史书籍对我寂寞生活的慰籍!

我跌宕起伏的南方生活恰似蒸馏适宜的清冽美酒,盛装着我几乎全部青年时代的金色阳光。

在对青春的南方和南方的青春回忆之中,在经历了伤感、挫折、阴郁、沮丧、失落、愁苦等等生活之后,我还学会了更加宽容地对待别人和安然化解所谓坎坷的境遇。

热门小说推荐
完美弧线

完美弧线

凌空抽射,小试牛刀。...

中华第四帝国

中华第四帝国

秦始皇建立中华第一帝国,汉高祖建立中华第二帝国,李渊李世民父子建立中华第三帝国。而中华第四帝国则由王潇王毓泽父子,在1895年建立。炮兵参谋王毓泽重生1890年,成为川西巡阅使府少帅。再由少帅到大帅,最后到帝国皇帝,完成一个华丽的转变。中国也由半殖民地崛起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争霸世界。饮马北海,恢复汉唐荣光舰队西进,传播天朝文明击败列强,夺取世界霸权!...

灵宰天地

灵宰天地

本书简介意外遇袭,虚夜非但没有身陨魂灭,反而觉醒了元灵,正式足履灵界红尘,自此搅动了天地风云而且,他的身上,还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

大唐武生

大唐武生

唐末江湖有赳赳武夫投身军旅,有美艳娇娘暗中行刺,有佛陀三清藏头露尾,有武林宗师改朝换代,名门大派,蓄刀兵,扬威名,力挺节度使,划地而治。草莽勇夫,杀官吏,屠商旅,勾结各门阀,占山为王。虽然也有剑仙一剑西来,也有游侠行走天下,也有懵懂少年行侠仗义,也有武林仙子娇艳如花,也有大儒正气,金刚怒目,道侣翩然,但是庙堂之上的风雨波澜和江湖上的诡谲尔诈混合在一起,这个江湖,终究不再是那个江湖。有梨园大武生,穿越千年而来,一拳,将唐末江湖,砸了个稀碎!江湖事,江湖了,庙堂事,庙堂清,江湖与庙堂之间,唯有我,杨凤楼!ampampampltpampampampgt各位书友要是觉得大唐武生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ampampampltpampampampgt...

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

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

17世纪欧洲的船队在世界各处海洋上寻找新的贸易路线时,遥远的远东地区,伴随着轰鸣的机器声响起,一车车煤炭运往工厂,无数的工业产品向各地倾销,线列步兵整装待发,冰冷的大炮发出怒吼这是一个铁与血的时代。...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