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体”
、“遗身“,是印度人死后身体的总称。
但本意却非如此。
舍利最初意思是代表“米粒”
,因为佛舍利形似米粒,所以得名。
所以舍利最初只是一借代词语,完全是从其形状上立名的。
舍利子,是舍利中的坚固微粒,又名“坚固子”
。
舍利这一称谓,至后世脱离了其本意,而是特指佛陀或高僧遗骨火化后结成的珠状结晶体。
高僧大德火化后,常在遗体骨灰(舍利)中发现坚固或结晶的微粒。
因此佛教徒,对此舍利中的“坚固子”
,特别重视和尊敬,称为“舍利子”
。
2500年前释迦牟尼涅盘,弟子们在火化他的遗体时从灰烬中得到了一块头顶骨、两块肩胛骨、四颗牙齿、一节中指指骨舍利和八万四千颗珠状真身舍利子。
在历史烟云的变幻中,绝大多数舍利被散失、湮没、毁坏。
不幸中的万幸,1987年在法门寺的地宫中发现了许多唐代古物,这颗世界上惟一的"
佛指舍利"
即在其中。
出土时,佛指舍利用五重宝函包装着,高40.3毫米,重16.2克,其色略黄,稍有裂纹和斑点。
据史料记载,唐时,该舍利“长一寸二分,上齐下折,高下不等,三面俱平,一面稍高,中有隐痕,色白如雨稍青,细密而泽,髓穴方大,上下俱通”
。
所记与实物吻合,只是颜色因受液体千年浸泡变得微黄了。
最后有图片连接。
佛经上说,舍利子是通过“六波罗蜜”
(菩萨的修行)和“戒定慧”
等功德所熏修的,是难得可贵而受到尊重的。
近代印光大师也说,舍利子是修行人由于戒定慧的道力所成的,是心和佛相合的表相,和丹家所说的精气神没有关系。
佛教强调舍利子和修行人的修行功德相关,同时依据佛教义理,也肯定了舍利子的“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