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15章(第2页)

他左手伸在空中,指头弹动,像敲什么鼓点子。

他像是满意自己,满意那作战地图和参谋人员,就连这石窑洞他也觉得住上很舒适。

那个四十来岁的军官,矮个子,满脸起皱。

他看见钟松满有兴致地打量窑洞,就很识眼色地说:&ldo;师长,像窑洞这样原始的住宅,也有它别致的地方,冬暖夏凉啊!

&rdo;

钟松无意谈这些题目。

他说:&ldo;刘军长的来电,你们看过了吗?其中大有文章!

哼,哼!

……想起来不愉快!

在延安开的一次会议中,刘军长曾当众讥我长于议论。

其实,我是不能不议论的。

我以往反对,现在也反对那弥漫在指挥部的恐惧敌人的情绪。

&rdo;他自负而又有讥讽地说,&ldo;某些靠运气爬上去的人,没有四五个旅的兵力,就连公里也不敢移动;至于夜间,那就几乎是带上六七个旅也不敢行军,不能作战!

……这也差不多成了恐惧共军的流行病,真可耻。

&rdo;他气愤得脸腮抽动。

钟松旁边坐的人,都尊敬而有趣地望着他。

他们知道钟松是朝刘戡、董钊那般兵团指挥官放箭,但是有的人唯唯诺诺,有的人只用热烈的眼光表示钦佩钟松的意见。

那个低个子满脸起皱的军官,避开谈胡宗南的指挥部和兵团指挥官刘戡等人的题目,从正面提起了话头:&ldo;我们一个师越过沙漠地带,增援榆林,使共军措手不及而土崩瓦解。

这简直是剿共战争的创举,范例!

&rdo;

另一个军官附和:&ldo;钟师长高超的指挥和铁的决心,是这次进军成功的关键。

&rdo;

钟松说:&ldo;的确,增援榆林之捷,会给那些葬送胡先生事业的人一些教益。

同时,这也给全国剿匪战争提供了新方法。

同事们常说,共军行动迅速,飘忽不定,难以捉摸。

这种说法是有夸大成分在内的。

其实,用兵贵乎神速,这是军事常识。

但是,我军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却寥寥无几。

我们此次增援榆林,可谓神速,惟其神速,才使以行动神速著称的共军措手不及,狼狈周章。

&rdo;他翻起眼望着窑顶,&ldo;听说,蒋主席明天要飞到延安,和胡先生一起指挥此次的大战;因为此次大战中,我军如能打击或消灭共党中央和他的军队,那全国战局将会有多么重大的变化呢?诸位,好好干!

我们大大地出人头地之日来了。

&rdo;

那高个子军官说:&ldo;蒋主席要来?太好了!

师长,我们全靠你提携。

……说来真叫人佩服:我师在钟师长指挥下,屡次受到胡先生称赞。

此次我师增援榆林,使陕北战局改观之后,蒋主席还传令嘉奖。

如果我们三二日以内,能肃清陕北之共军,那么,钟师长将成为怎样伟大的人物呢!

&rdo;

本周收藏榜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