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21章(第1页)

我倒是觉得,生平模糊也有好处。

《红楼梦》自称&ldo;假语村言&rdo;,将真事隐去(甄士隐)。

也许曹公本意,是希望读者直接看小说,不要分散注意力,把小说与他的身世联系起来。

文本自足。

小说迷人并启人思,这就够了。

曹雪芹开篇就申明,《红楼梦》并不特指某一朝代。

而我们今天读这巨着,觉得它展示的是古代社会,而不是清代社会。

把小说中的人物与那些清宫秘事扯上瓜葛,是对读者的愚蠢导引。

这愚事,上个世纪初的红学&ldo;索隐派&rdo;干过,现在又死灰复燃。

影视剧大演清宫秘史,某些专家就趁机起哄,趁火打劫,将伟大的古典小说引向宫闱勾当。

写内幕,黑幕,是小说撩拨读者的恶趣之一。

美学大师朱光潜对此有专论。

曹雪芹梳着长辫子,贾宝玉却是清代以前的汉人发型。

大观园里的姐妹们的衣食住玩,皆是汉人光景。

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像清代女子么?专家明知是瞎话,却还要大讲特讲,用心何在呢?

专家个人的名利冲动,却要放到文化产业化的背景中来考察。

幸好严谨的红学家们未能将曹雪芹的年谱做细,不然的话,专家会干得更起劲,一头钻进宫闱去,向我们逐一指点:贾宝玉的原型是谁,王熙凤的原型是谁,焦大傻姐儿刘姥姥的原型又是谁……

都是清宫戏给闹的。

文化瞄准利润的巨大冲动,不把历史、艺术变成一波又一波的娱乐闹剧不罢休。

而文化的虚无主义,乃是强力推进文化沙漠,其最终指向,是直接伤害我们的民族。

也许今天,正是辨认这类有毒冲动的契机。

文化的繁荣,岂能靠瞎胡闹?文化是民族的根。

文化有尊严,人才活得有尊严。

文化维系多元的生活世界,而资本意志的越界扩张,是朝着单一世界图像的发足狂奔。

文化怎能做资本的奴婢?一个有尊严、有耻感、有爱与恨、有价值观、有审美能力、有祖先记忆的个体,怎么能娱乐到死、嘻皮笑脸躺进棺材?

消费主义的运动方向,是把人的所有尊严、全部价值向下拉到价格的水平上。

人,不再是向上的、全面发展的那个人,不再是神性、诗意、风俗、良知的承载者,而只是一名赤裸裸的消费者、算计者。

当所有的人都朝着消费主义狂奔,必定导至地球的死亡、生活世界的坍塌。

像英甘地当年对美国人讲的:&ldo;二十个地球也不够!&rdo;

二十年前的电视剧《红楼梦》令人感动,那音乐,那角色,那名副其实的专家指导,那长达数年的默默无闻的剧组努力。

眼下闹着要重拍,令人担忧。

曹雪芹祖籍金陵。

曹家虽是大户人家,荣华三代但人丁不旺。

到曹雪芹,已是两代单传,家族的掌上明珠。

多半有一二个哥哥曾经夭折。

有考证说曹雪芹小名占姐儿,取两层意思:能占住,占稳;女孩的名字类似乡下的狗儿,易于存活。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