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23章(第2页)

王朝的崩溃,家族的衰亡,有许多相似之处。

家族走着下坡路,曹雪芹有知觉的,虽然雍正即位时他还在幼年。

知觉犹如无数的细流,慢慢汇成河,很多事儿,很多场景,他后来写《石头记》时才慢慢想清楚。

所有衰败着的感觉、印象,千丝万缕,日积月累,为《红楼梦》的写作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感觉层面的支撑。

感觉不是情节故事,甚至不是完整的人物。

它可能是一阵风,一片落叶,一缕阳光,一声叹息。

艺术始于这落叶或叹息。

再明确的主题、再清晰的创作意图,也要回流到感觉。

写作,是个清理感觉的过程。

当然,这是针对好的艺术而言。

曹雪芹三

雍正后期,曹家又有了兴旺的迹象。

毕竟是老奴才,还沐浴着皇恩呢,亲王中也有世交,像怡亲王允祥。

曹雪芹的一个姐姐入宫做了贵妃,家族更有了靠山。

代价却是:皇妃姐姐也将曹氏家族拖进了皇家的争斗场。

这期间,曹雪芹已移居北京,也许常回金陵。

后来写《石头记》是在北京,而小说中的场景以金陵为主。

换句话说,曹雪芹的情感记忆是冲着南方的。

吴世昌先生曾指出,大观园的旧址是南京的随园,现在却搬到了北京。

曹雪芹打小就熟悉北京,这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红楼梦》用的是北京话,将土语、口语提炼成书面语。

作家待在北方,记忆朝着南方……

《红楼梦》的写作姿态是这样吧?

到乾隆朝的某一年,由于无休止的、充满了偶然性的权力斗争,曹家左支右绌,补了东墙垮了西墙,终于撑不住,从根基上垮下来,一败涂地。

曹家繁荣六十余年,由盛到衰,又花了近二十年。

曹雪芹的生平,细节模糊,但大线条是清晰的。

他过了十几年好日子,&ldo;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

&rdo;接下来,眼睁睁瞧着败相纷呈,家族上下苦挣扎。

短期内急转直下,落差大,印象深,感慨多。

语言艺术瞄准落差,始于二十多岁的《情僧录》或《风月宝鉴》。

富贵气象,女人们占主角。

有出息的男人都在外面奋斗乌纱帽。

曹雪芹却在园子里赢得了女性视角,看透了男人的扭曲变形。

看透是说:作家深入了女性世界,于是看透了与清爽女性相对立的、污浊的男性世界。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