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正副都督由杨荩诚和赵德全担任。
杨荩诚原是新军第一标的副标统(副团长)。
原标统(团长)一直坚持与革命对立的态度。
这个副标统虽然事先也和革命没有关系,但在起义开始后表示站到革命方面来。
赵德全是新军中的一个队官(连长),和自治学社的关系较深。
军队归正副都督统领,而另设枢密院总揽政务。
由自治学社的领袖张百麟担任枢密院院长,而以立宪派领袖任可澄为副院长。
自治学社的另一领袖黄泽霖任巡防总统。
在起义成功后,全省各地和自治学社有联系的哥老会组织纷纷武装起来,他们编成巡防军,所谓巡防总统就是统率这些队伍的。
原来的谘议局改称为立法院,议员和议长都是原班人马,在这中间,自治学社是占有优势的。
这样,在贵州,就出现了在自治学社领导下,也就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下的新的政权。
但是革命派领导的政权是不巩固的。
第一,在起义前夕,自治学社在全省拥有社员一万四千人之多,但是在起义胜利后,它和群众的联系不但没有扩大,反而缩小了。
当权的领导者没有执行什么有利于广大群众的政治措施,他们实际上成为一个谋取私利的宗派集团。
第二,自治学社的领导人根据当时流行于革命派中的所谓&ldo;军民分治&rdo;的想法,把军队交给旧军官去统领,自己放弃了军权。
虽然他们以哥老会组织为底子组成巡防军,企图以此作为自己的基本武力,但是哥老会组织不经过真正的改组,是不能成为可靠的革命武力的。
许多哥老会分子利用革命给他们的合法地位进行扰乱社会秩序的活动,更加败坏了革命派的信誉。
而且立宪派绅士们也大肆联络哥老会,公开提倡成立&ldo;公口&rdo;(当时贵州的哥老会的组织称为&ldo;公&rdo;,如&ldo;皇汉公&rdo;、&ldo;斌汉公&rdo;等),一时造成了在省城和外县&ldo;公口林立&rdo;的现象。
立宪派这样做是为了搞乱自治学社领导的政权。
这种情形更证明哥老会这种落后组织是可以为反革命所利用的。
第三,如何对待立宪派,在自治学社里开始时有两种主张:有人主张排斥立宪派,有人主张合作,张百麟支持后一主张。
但是所谓合作,实际上成了纵容反革命势力的发展。
在起义以前,清朝巡抚曾根据立宪派的建议,为镇压革命而组织了一个保安营,又从兴义调来地方豪绅刘显世所率领的民团。
由于起义迅速发动,保安营和刚开到贵阳的刘显世的队伍都还来不及武装起来。
自治学社的领导人竟容许刘显世和保安营的组织者郭重光都参加到新政府中来,而且以充分的枪械发给这两支队伍。
郭重光是个退职的官僚,他纠合一些大地主、大商人成立了一个名为&ldo;耆老会&rdo;的组织,表面上酒食征逐,实际上进行政治阴谋活动。
革命派也有人主张取缔耆老会,而张百麟却说:&ldo;民主国家有集会结社之自由,区区一会,即怀异志,亦何足患&rdo;1。
郭重光为立宪派出谋画策,鼓动他们起来推翻自治学社的政权,耆老会实际上成为反革命势力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