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秋后要娶城南李铁匠家的闺女,那媒还是本官的妻舅保的。
唉,七尺男儿哭的都没声了。”
中年人似沉浸在回忆中,随后喝了口茶,狐疑道:“怎么?你不知道你的兄长也在这?”
“知道知道……”
齐中远暗叫不好,怎么把那个什么刘阿大给忘了?自己可不就是摸着这条线,才千里迢迢来到大同的么?
“果真?”
中年人并不相信,仍旧追问道,“把你的黄册给本官看看。”
齐中远心中“咯噔”
一下,怎么把这茬给忘了?他心思微转,忙答应着,一手往怀中假装摸去,一手背在身后,偷偷摸出一把浸过**的暗器来。
“禀大人,石将军来了!”
帐篷外传来于大有的高呼。
中年人顾不得他,连忙将茶杯放下,起身便迎了出去。
齐中远如蒙大赦,忙跟着中年人出去,藏在于大有的身后,微弓着身子站好。
“石将军,屈尊来此,可有何指教?”
“李大人,客气了。
石亨资历尚浅,是来向大人讨教的。”
“哈哈,将军客气,里面请吧。”
这中年人全名李煜堂,军户之家,读了一肚子的书却不能考取功名,内心郁积,自视甚高,全军上下,因为敬佩石亨文武全才,从无败绩,也就能给他几分薄面。
石亨正要随李煜堂进入帐篷内,瞥见了于大有身后的矮小身影,眼神微一停顿,便带着石后迈了进去。
“李大人,石某开门见山了。”
“请讲请讲。”
石亨坐定后,从石后手中拿出一本册子,正是刚才于大有给他送去的。
“这是这次募兵的名册,我看了,这个人叫李二奎的,是不是城南的地痞?”
李煜堂一惊,连忙拿过来,瞅了半晌,低声道:“将军明察秋毫,是下官的疏忽了。”
“李大人在这募兵处,事务繁忙,偶尔走神也是情理之中的。
何况,现在我军推行的募兵制度也有弊端。”
“愿闻其详。”
石亨想了想,正色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每个士兵的素质好坏,都能影响到战场上的成败。
因为世兵制的缘故,我军长期由未成年的士兵和年迈者混杂在一起,战斗力必然低下。”
“将军所言甚是。”
李煜堂的胡子一上一下,点头称道。
“所以我们才要招募新兵,严加训练,才能对抗蒙古人的军队,瓦剌兵强马壮,兀良哈也不可小觑,我已奏请爵爷,上书仿效汉、唐制度,选用将领时,除保举以外,还要设立军谋宏远、智识绝伦等一些科目,对拟用贤士先自陈,再试用后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