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任遐迩想了会儿,道:“他们国外的,慈善方面与我们很不同。
他们那边的富豪经常回馈社会。
小碗她爹,我们现在也算是有点儿头脸的,那个……虽然我们一肚子的反社会,可别为富不仁,我们也得有自己做人的准则。”
杨巡虽然点头,可并没回答。
他想到很多。
他想到在正统社会里低三下四讨生活的日子,想到过去几乎遭全民唾弃的个体户生涯,想到虎口夺食般从萧然等强权手指缝里扒来钱财,想到那在计划体制下提心吊胆的生存,想到至今即使手头再多的钱也无法准入的某些商业领域。
他想到他心中缠绕不去的恐惧,那是长期游离于体制边缘人的警惕,警惕任何可能致使擦边球变为违法的政策风吹草动……他能没有怨气吗?他即使再是人们口中的大老板,却依然似乎不受体制承认。
他被那些个体朋友提醒,心里没法不对捐款要求产生反感。
他不能总吃最差的饲料,挤出与人同样的奶,太不公平。
可杨巡即使已婚,多少在心中还是把梁思申当作天上那弯皎洁的明月。
对于梁思申的举动,他更一厢情愿地往好里想,往高里倾慕。
想到梁思申和他看着长大的宋引而今正在奔赴灾区的路上,他有点没法将“不公平”
三个字像前天一样理直气壮地挂嘴边上。
他问任遐迩,究竟要不要捐。
任遐迩奇怪他旧事重提,就说她的意思是,本来想捐的话,还是捐,别因为别人说几句话就改变立场,做事得听从自己的第一意愿。
杨巡心中的天平摇摆着,但第二天被个私协会请去谈话的时候,他还是毫不犹豫地嘴上开了一张空头支票。
他不甘心被那些人理所当然地要走一笔他的血汗钱。
回来后正好有人找他询问市一机的相关事宜,希望杨巡这位众所周知的宋总老乡搭桥,向宋太太转达运作市一机的意向。
杨巡绕过宋运辉,直接一个电话打到梁思申的手机。
可三言两语,梁思申的话题就转到所见所闻上。
“杨巡,不出来不知道,情况比电视上说的可能还严重。
长江安徽段都没逃过,堤坝岌岌可危。”
听着梁思申充满叹息的语气,杨巡忍不住道:“你帮我看看,我能做点儿什么。”
梁思申道:“我原先想,先带上肯定有用的消杀药品,带着的钱到目的地再见机行事。
现在看来都不用到目的地,凡是民生物资都需要,怎么,你也准备过来?”
杨巡愣了一下,脱口而出:“这么花钱,不心疼吗?”
梁思申不便解释她心中最强烈的本意,只得避实就虚:“东海公司号召捐款的口号说,拿出你的社会责任心来,奉献你的爱心。”
杨巡笑道:“都这么说,可看到那些肥头大耳的人说这种话,你不觉得讽刺?不过这话从你嘴里说出来,我信。”
梁思申寻了一句开心:“既然相信,那么拉两车方便食品来。”
但梁思申绝不相信杨巡这个把钱眼儿看得比天大的人会舍得花那个大钱。
在她印象里,对于杨巡,做什么都好,就是别打他钱的主意。
跟杨巡合作,根本不能有双赢这个概念,只能讲求奉献。
杨巡却一根筋搭牢,认真上了,觉得好像是他对梁思申有了承诺似的,若赖账不做,他便是连这么个最后一次表白自己的机会也丧失了。
他回头没二话,让任遐迩取出钱来,从自家市场里的批发商那儿用出厂价直接进了一卡车矿泉水,一卡车方便面,一卡车食油、火腿肠、饼干等物,一车防风挡雨的塑料篷布,装了满满四大卡车的货色,他亲自押车上路。
不仅是所有认识杨巡的人,连任遐迩都惊奇,觉得杨巡这么做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清晨在市场门口统一装车时,一行四辆一汽卡车,非常威风。
杨巡自己坐在旧旧的普桑里面,车后放满自家捐出来的旧衣物被褥,与妻子依依话别,东西还在装着,消息就一传十十传百地哄闹开了,连市场里面的摊主都围过来将杨巡当西洋镜看,因为都知道这人绝非善类。
有头有脸的几个人笑话杨巡究竟背后是不是拿这四车货跟谁做了交易,却竟然没一个人表扬杨巡做得好。
杨巡反而觉得自在,嘻嘻哈哈应付着,不料节外生枝,区委书记也闻讯赶来了。
面对书记带着表扬的询问,杨巡竟然吭哧吭哧地应答艰难,先是避而不认,推说别人让买,书记就逼问别人是谁,杨巡想扯到梁思申头上去,却被杨逦大大方方地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