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是骑术、游泳、射箭、击剑、狩猎、赋诗和下棋。
法国的英雄史诗《罗兰之歌》中,也谈及这一点。
到了16世纪,国际象棋终于定型成现代的样式和棋制。
现存最早的国际象棋棋谱,出版在1497年。
国际象棋的着法有过许多次变革。
早先,王的走法虽与现代一样,但据说是可以被吃掉的。
关于王车易位的特权是从16世纪上半叶才开始有的,这是欧洲人的一项创造发明。
皇后的威力曾经有过多次奇妙的改变。
过去,皇后并不是最强的棋子,它只能斜走1格,与象棋的士非常类似。
双方的皇后只能在不同颜色的格子上斜走,因此不能相遇。
皇后具有现在这样强大的威力,大约是在15世纪中叶以后。
兵在过去只能前进1格,第1次走动时也一样,一直到16世纪初,兵的威力才提高到现在这样。
兵到达第8格,过去只能升变为皇后,不能升变成别的棋子。
只有车和马的走法一直没有改变。
至于国际象棋的棋盘,在13世纪以前是不分黑白格的。
河南开封出土的北宋铜质棋子,“士”
的图案为身穿戎装的女子,和西洋棋里的皇后性别一样。
19世纪中期,国际象棋开始成为正式的比赛项目。
1924年曾被列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同年成立了“世界国际象棋联合会(国际棋联)”
。
国际棋联主办或委托成员国协会举办的重大世界性比赛有:国际象棋奥林匹克团体赛、世界国际象棋团体锦标赛、男女个人世界冠军赛、大学生世界团体赛、少年世界冠军赛,以及各大洲的国际象棋团体赛。
至于各种杯赛、邀请赛、大师赛、特级大师赛、等级分赛等更是不可胜数。
中国在1956年将国际象棋列入正式体育比赛项目。
在局数总和不少于24局的比赛中,两次或两次以上获得女子国际大师的成绩,国际等级分至少是2100者;在世界冠军赛的1个循环中比赛局数不少于13局,同时取得1次女子国际大师的成绩。
专业国际象棋等级比业余国际象棋等级更标准、认可度更高。
专业国际象棋等级由政府体育部门授予,业余国际象棋等级由行业协会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授予。
专业国际象棋等级分5各等级:特级大师、国家大师、一二三级运动员,通过专业比赛成绩授予。
国际象棋业余等级条例,共设八个等级和荣誉称号包括棋协大师、候补棋协大师、棋协一级棋士、棋协二级棋士、棋协三级棋士、棋协四级棋士、棋协五级棋士、棋协六级棋士,荣誉棋协大师称号。
凡中国国际象棋协会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体育局认可的国际象棋比赛,根据比赛的级别、规模及棋手所取得的成绩,授予棋手相应的等级称号。
国际象棋自1886年诞生第一位正式的世界冠军。
在之后的一百多年历史中,大部分时间世界上都拥有一位公认的唯一的棋王。
但在1993年至2006年间,由于国际棋坛出现了两个独立的国际象棋组织——国际棋联(FIDE)和职业棋协(PCA),因此国际象棋界在那时呈现分裂状态。
在经过多方的共同努力下,2006年,国际棋联和职业棋协的两大棋王终于展开了面对面的交锋。
最终经过12盘慢棋和4盘快棋的较量,“传统世界冠军”
俄罗斯棋手克拉姆尼克以8.5比7.5击败国际棋联世界冠军保加利亚棋手托帕洛夫,成为新的统一棋王。
这场比赛结束后,也标志着国际象棋界经过13年分裂后,重新走向统一。
历届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包括国际棋联和职业棋协冠军):威廉·斯坦尼茨、埃曼纽尔·拉斯克、何塞·卡帕布兰卡、亚历山大·阿廖欣、马克斯·尤伟、米哈伊尔·鲍特维尼克、瓦西里·斯梅斯洛夫、米哈伊尔·塔尔、提格兰·彼得罗相、鲍里斯·斯帕斯基、鲍比·费舍尔、阿那托里·卡尔波夫、加里·卡斯帕罗夫、弗拉基米尔·克拉姆尼克、亚历山大·哈里夫曼、维斯瓦纳坦·阿南德、卢斯兰·波诺马廖夫、鲁斯塔姆·卡西姆扎诺夫、韦塞林·托帕洛夫、芒努斯·卡尔森。
国际象棋中的王是国家的象征,没有皇宫,到了残局必须“御驾亲征”
,不像中国象棋将帅那样必须待在九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