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国际象棋中后的名称、性别曾经有过多次奇妙的改变。
在沙特拉兹时期,皇后这只棋子表示“律师”
、“大臣”
或“将军”
。
后来法国人把皇后一子的形式稍稍变了一下,成了现在这样的女性。
国际象棋中的车是从古代的城堡演变过来的,有人说它是火炮,又是战车。
国际象棋中的象原意是主教(天主教),代表了欧洲中世纪一个很有影响力的社会阶层;国际象棋中的马原意是骑士,代表了欧洲中世纪时受过正式的军事训练的骑兵,后来演变为一种荣誉称号用于表示一个社会阶层。
国际象棋中的兵,如果能冲到对方底线,就会“从奴隶变成将军”
,可以升变成除了王以外的任何一种棋子。
升变后的兵虽然出身“卑微”
,但与所变的子有同样的威力。
这种文化似乎给了平民更多的机会。
传说故事关于国际象棋的产生,国际上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据说2000年以前,印度有一个非常残暴的国王。
自己独断专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国王有个亲信大臣,他想拿“君王不能离开臣民而存在”
的道理来劝告国王,但又不敢公开提出自己的意见。
他想出了一个暗示的办法:在木制棋盘上,用骨制的棋子组成两支军队进行战斗;每一方面有一个首脑——王,另有车、马、象、兵四个兵种,组合成一个阵容的整体,王是最主要的棋子,王一死,战斗便结束;王同时又是很弱的一环,他只能依靠战友——即别的更有力的棋子保护,这些棋子必须在整个战斗过程中同心协力来保卫王。
这种游戏一方面往西传到波斯、阿拉伯和欧洲,经过改变,形成现代的国际象棋;另一方面往东传到缅甸、东南亚和中国。
关于国际象棋的起源,还有一个较为著名的传说:在古代印度有一个国王,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难以计数的财富。
但是权力和财富最终使他对生活感到厌倦,渴望着有新鲜的刺激。
某天,一位老人带着自己发明的国际象棋来朝见。
国王对这新奇的玩意非常喜欢,非常迷恋,并感到非常满足。
对老人说:“你给了我无穷的乐趣。
为了奖赏你,你可以从我这儿得到你所要的任何东西”
。
老人的要求是:请您在棋盘上的第一个格子上放1粒麦子,第二个格子上放2粒,第三个格子上放4粒,第四个格子上放8粒……即每一个次序在后的格子中放的麦粒都必须是前一个格子麦粒数目的倍数,直到最后一个格子放满为止。
国王哈哈大笑,慷慨地答应了老人这个卑微的请求。
然而,国王最终发现,按照与老人的约定,全印度的麦子竟然连棋盘一小半格子数目都不够。
老人索要的麦粒数目实际上是天文数字,总数将是一个十九位数,折算重量约为2000多亿吨,即使现代,全球小麦的年产量也不过是数亿吨。
文化内涵关于国际象棋的属性或定义,国外曾有过长期的争论。
曾担任两届国际棋联主席的前世界冠军尤伟曾在一本著述中说过:国际象棋熔竞赛、艺术与科学为一炉。
其中,竞技约占50%,艺术与科学约各占25%。
这一观点颇有代表性。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反对把国际象棋列入体育运动项目了。
当然,如果细细划分的话,它可以归为智力竞技而非体力竞技一类。
2008年首届世界智力运动会和2009年首届全国智力运动会把国际象棋和其他主流棋牌项目一起举办,正说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