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八 彭玉麟焦山还愿(第3页)

但这座小岛却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且不说登山眺望长江的白浪滔天、雄伟开阔的壮观之景,也不说满山起伏的桑林,犹如一条宽广迷人的生命之被覆盖在它的四周,单是焦山上俯首可触的前贤遗迹,便足使人沉浸陶醉、流连忘返。

曾国藩和彭玉麟兴致勃勃地观赏了主干半枯、枝干遒劲的六朝古柏,树身粗壮、绿叶满枝的南宋老槐,以及高耸入云、挺拔傲岸的明代永乐银杏。

接着,二人又携手游览了吸江楼、华严阁、壮观亭、观澜阁,这里分别为观日出、赏月色、送夕照、听涛声的最佳处。

楼阁建筑得别出心裁,地址选择得又富诗情画意,前向忙于盐务整顿的两江总督和留恋于亡妻故土的水师统领,身心一时都暂获宽松。

看罢三诏古洞后,他们又在别峰庵郑板桥读书处徜徉一阵,只见板桥为别峰庵题的名联至今仍在,道是:山光扑面经新雨,江水回头为晚晴。

彭玉麟赞道:"

不愧出自板桥之笔,真是别具一格!

"

二人又来到宝墨轩,这是焦山文物的精粹所在。

宝墨轩四壁镶嵌了自六朝至本朝道光年间的著名碑刻二百多处,珍品极多。

这里有魏法师碑,澄鉴堂法帖,畜狸说碑,苏东坡游招隐寺唱和诗碑,还有陶澍所立印心石屋碑,尤为珍贵的是刻于南朝的上皇山樵所书《瘗鹤铭》。

此碑笔力浑穆、结构谨严,乃大字之祖,向为书界推重。

曾国藩一生写字经历过三次大改变,从柳诚悬到黄山谷到李北海。

早年学柳体字时,也曾将《瘗鹤铭》认真地临摹过数百遍,今日在此见到原碑,如何不欢喜!

曾国藩将此碑格外仔细地看了一遍,又见旁边一块小碑上刻了几百字,介绍它失而复得的过程。

原来,《瘗鹤铭》刻好后,一直竖立在焦山上。

唐代宗大历年间,它失落长江中,在水底躺了三百年,直到北宋熙宁年间,才从江中捞出一块断石。

一百年后,南宋淳熙年间又打捞出三块。

不料到了明洪武年间,这四块断石复又坠江。

康熙时,镇江知府陈鹏年是个金石专家,他不惜巨资募船民打捞,终于在距焦山下游三里处,将这四块残石捞了出来。

《瘗鹤铭》的坎坷遭遇,令两位湘中名人嗟叹不已。

看看天上的红日将要贴近江面,彭玉麟说:"

涤丈,该是我还愿的时候了。

"

曾国藩笑着说:"

看我们玩的,差点误了你的正事。

"

二人并肩来到焦山上的主要建筑群定慧寺。

定慧寺原名普济庵,始建于东汉兴平年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最早兴建的一批寺庙中的一个。

宋时改名为普济禅寺,元代又改名为焦山寺。

康熙南巡驻跸于此,赐名定慧寺。

寺内建筑宏伟,殿堂众多,一向为江南佛教圣地之一。

二人穿过前殿后,来到了大雄宝殿,迎面而来的两行大字楹联甚是发人深思:四大皆空明佛性,六根清静证菩提。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