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40章(第2页)

他的曾祖父陶侃,原是庶族,靠个人奋斗当上大司马。

大司马是军中元帅级别的职位,陶侃以一介布衣,靠沙场血战得来。

他一身好武艺,最初到军中任职,却充满辛酸的传奇色彩:妻子卖掉家中所有值钱的东西,包括饭桌和床上的草、席,只为请人吃顿饭。

那人还算有良心:要吃要喝要办事,为陶侃在部队谋了一份差事,使陶侃有机会靠敌人的性命换取功名。

陶渊明二

东晋,司马氏王朝失去中原,偏安江南。

王室虚弱,权臣互斗,豪强并起,几股力量大拼杀。

陶侃有十七个儿子,大部分是武将,他们又互相残杀。

族人要么成敌人,要么为路人。

渊明这一支,呈衰败之势,他祖父陶茂虽然做过武昌太守,但正史无传。

他父亲陶逸也当过太守,时间很短,死于他八岁那年。

母亲孟氏,大将军孟嘉的小女儿,贤惠有佳名,她活到渊明三十七岁那一年。

上京里的老宅颇具规模,有他的诗为证。

但他父亲也没有留下多少遗产。

到他这一辈,家境每况愈下。

&ldo;家无仆妾,藜菽不给。

&rdo;藜菽指粮食。

看渊明的家族史,我们就不难理解,他为何要几次跑出去做官。

魏晋时代,家族、门第的观念是代代相传的集体潜意识,深入血液的。

家族的重要性,甚至高于个体生存。

如同近现代的欧洲,大家族尚有标志家族荣耀的徽章。

我们应当理解,渊明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反抗门第观念。

他一生搬过好几回家,主要是避战乱。

浔阳是当时的兵家必争之地,打过两次大仗。

渊明讨厌战争,写诗只字不提。

离柴桑稍远,有个园田居,渊明中年住过。

更远的地方叫南村的,几间茅屋,是他举家避浔阳战乱之所。

到五十岁左右,他又搬回有儿时记忆、有先人遗存的上京里。

几十年过去了,老宅风雨飘摇,他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死于贫病交困,享年六十三岁。

有人说他只活了五十几岁,但更多的学者不同意。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