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40章(第3页)

细致而客观的考证中,不难看出学者们隐匿着的感情。

我写此文也不例外。

杰出的人物,越长寿越好。

我们不妨记下这三个地名:柴桑境内的上京里、园田居、南村。

这是伟大的诗人生活过的地方。

他影响了后来所有的大诗人。

没有他的富有开创性的揭示,中国的山山水水不可能呈现今天的这种美。

他告诉我们,山水之美,不在乎名山大川。

赢得审美的至高境界,房前屋后皆风景。

屈原了不起,但屈原描写洞庭湖的诗难懂。

陶渊明的诗歌语言,在平淡中见功夫,所谓大巧若拙,大象无形。

他的很多传世诗篇,不大读诗的人也能懂。

他的日常生活很随意的。

他有修养,有操守,然后他随意。

这种随意,不是生活中的随随便便。

看不惯官场的污浊,他掉头就走。

苏东坡钦佩他,是因为东坡本人做不到这一点,&ldo;屡犯世患&rdo;,&ldo;九死蛮荒&rdo;,却不曾须臾脱离官场。

当然,北宋和东晋不一样的,东坡为官,尚能为百姓做事。

而东晋的官僚,敛财很厉害,又摆不完的臭架子,官大半级压死人。

不敛财成不了大族,不摆架子显不出高贵身份。

官场风气如此,好官难做。

而军阀重开战,好官坏官都有性命之忧。

渊明写诗也随意。

柴桑离庐山不远,他并未跑到庐山去,写下一组五言诗。

他所描写的,都是身边风物,寻常景观。

苏东坡钦佩他,是因为东坡深知抵达这样的艺术境界有多么难。

李白、杜甫,包括东坡自己,写了多少名山大川,却只是接近了陶诗的境界。

民国初年的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他的杰作《人间词话》中,讲诗歌的最高境界:物我两忘,诗人与自然浑然一体。

而陶渊明,堪称&ldo;无我&rdo;之境的第一人。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