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我们不妨细看,诗中提到的蔬菜和粮食。
渊明早年饿过肚子,印象很深。
简单的事物,唤起美感和心情舒畅,这是渊明写诗的一大特点,也是他的价值观。
生活的快乐,不以消耗物质的多少来衡量。
这一点,在地球环境日益恶劣的今天尤其重要。
但是,抵达这种心境很困难。
叔本华讲:人类有两大不幸,一是他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生活;二是他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这话耐人寻味。
中国人常说:知足者常乐。
也算是对叔本华的一种回答,将幸福理解为追求幸福的过程。
可惜,眼下知足者少了。
知不足本非坏事,是生存的大动力,动起来了,却又张牙舞爪穷奢极欲,如果长此以往,前景不妙。
晚年的海德格尔,力倡用艺术来拯救技术世界。
我想,他是希望人们沉浸于美感中,留连于生活的点点滴滴。
从艺术和日常生活中获得快乐,对能源的依赖会降低,对自然的伤害会减少。
而从容的生活,永远是快乐的前提。
匆匆忙忙的日子,只有浅表性的、快餐式的开心。
眼下,快乐、欢乐被开心取代了,不是一个好兆头。
前者发自内心深处,是人的深度生存的产物。
我担心有朝一日,欢乐、欣悦这类词会消失,躺到字典里去,如同大量物种的名称。
渊明居丧结束,四十岁又做官了。
这一年初,桓玄于建康(今南京市)篡帝位,逼走东晋安帝,打着晋室旗号的刘裕带兵攻他。
其实这个刘裕,后来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弑帝自立,改国为宋。
他和桓玄狗咬狗,涂炭生灵。
渊明写四言诗《停云》:&ldo;霭霭停云,蒙蒙时雨。
八表同昏,平路伊阻。
&rdo;‐‐天下一片昏暗,平坦的道路也走不通了。
他闲居己久,希望出去做事,可是军阀混战,搅得&ldo;八表同昏&rdo;。
忧心时局,在他的诗中不多见。
当时,他是谴责桓玄的。
&ldo;停云&rdo;的意象,颇像陶渊明:停在空中的一朵云。
诗人对天空,感受很细腻。
六月,渊明远赴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在刘裕军中做参军,一种文职小官。
次年三月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