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44章(第3页)

邻居常来往,门第观念、等级意识在这儿没市场,杂心人在别处。

邻曲:邻居。

农家连成片,小路弯弯曲曲。

古人造词,一词多义。

&ldo;邻曲&rdo;二字非常舒服,好像把弯曲的河流、起伏的山峦、袅袅的炊烟都包含在内了。

这和今天的某些&ldo;新农村&rdo;,将农民迁入成排的水泥房大相径庭。

千百年形成的自然村落,改变它须慢慢来,不怕花上几代人的工夫。

切不可用城市的模式套乡村。

一哄而上的城市够呆板了,生活中的愚蠢也够多了,城市病再去传染乡村,城乡皆病,百年难治。

从此诗看,渊明灾后的生活明显下降了。

不过,房子简陋,大伙儿反倒畅所欲言,&ldo;抗言&rdo;是直言,谈古论今。

有好文章拿出来,疑难处一块儿剖析。

渊明向往着跟素心人过日子、数晨夕。

而素心人的另一大特点是想做就做,不会拖泥带水。

我们看其二: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招,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则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记,力耕不吾欺。

今九江境内尚有柴桑山,也许是渊明登高处。

春秋佳日,或惠风和畅,或天高云淡。

朋友相召唤,穷巷子充满欢声笑语,哪家有酒就喝它一通。

干活各忙各的,闲暇则相思,相思则相聚:披衣出门去。

乡村天地广,山上,河边,树下,墙内,太阳照着,月光笼着,真个言笑无厌时。

风景,人事,俱欢畅。

杂心人相处,花花肠子多,尔虞我诈,充斥假话与奸笑,真他妈的烦。

渊明写素心人的日常生活,却处处指向杂心人。

所以他笔锋一转,讲道理了:这样的生活意蕴岂不高明?抛弃它毫无理由。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而天道酬勤,力耕的日子不会欺负人的。

本周收藏榜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