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71章(第2页)

男人乐于躬耕,女人栽桑养蚕,家是完整的家,没有突如其来的城市化让大批农民年复一年仓皇出走辗转异乡。

从此诗看,年轻杜甫的心境是非常阳光的。

帝国浓重的阴影,尚未进入他的视野。

未入仕途,很多事他也不知情。

这近十年的时间,杜甫身边大约有过女人,他不大可能是处男。

唐代妓女多且素质高,琴棋诗画是竞争手段。

如果杜甫碰上一位红颜知己,他该怎么办呢?可以设想,他不会带回家:婚姻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李白娶谁自己作主,杜甫不可能这么干。

杜甫二十九岁回老家成亲,夫人姓杨,杨什么不清楚。

她父亲的名字倒传下来了:杨怡,官居司农少卿,地方政府管钱粮的副职。

正卿为正职。

由于两个因素,杨怡的名字流传至今:首先他是官员,其次他是男人。

即使在唐代,即使是杜甫的妻子,杨氏也未能向我们亮出她完整的名字。

杜甫自立门户,在洛阳偏北的首阳山下开辟了几间窑洞。

杨氏为他生儿育女,家庭生活充满了温馨。

窑洞冬暖夏凉,布置考究,杜甫参与了开辟&ldo;土室&rdo;的全过程,包括挥锄挖洞。

洞前有个宽敞的坝子,摆酒待客,小孩儿嬉戏,夫人含笑忙碌。

杨氏的年龄,当比杜甫小十几岁吧?她也算大家闺秀,我们不妨推测她长得漂亮,皮肤又白又细腻,两条长长的玉臂,一头浓密的乌发。

‐‐&ldo;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rdo;温情脉脉的丈夫,漂亮而贤惠的妻子,各自都有官员父亲的支撑,不愁日常用度。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三年光景,杜甫的幸福可想而知。

晚年在成都,在夔州,他经常写诗回忆。

姑母和继母在他婚后不久相继去世,他为她们守制居丧,撰写祭文、墓志铭。

杜氏大家族,他无疑是文采最好的。

为此他受到长辈的夸奖、平辈的尊敬、晚辈的仰慕。

他不无自豪地说:&ldo;诗是吾家事。

&rdo;可见写诗是家学的重要内容。

他在山东写下的《望岳》,已经在洛阳流传,也许传到了长安。

远祖杜预、祖父杜审言的坟墓都在首阳山下,杜甫与光荣祖先的英灵同在。

温馨的窑洞也是精神家园。

杜甫婚前婚后的生活,我认为是重要的。

本周收藏榜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