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84章(第3页)

我找来几本翻了翻,作者各有姓名,语言风格惊人相似,不可逆转地朝着平均化。

把传统带到当下,是个巨大课题。

有大量拓荒性的工作需要展开……

杜甫的诗散佚大半,今存一千四多首。

名篇近百,大都质朴无华。

他生前名气不是很大,不如李白。

他自己说:&ldo;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rdo;他写诗苦,推敲字句、安顿典故、讲究格律。

晚唐诗人贾岛孟郊学他的模样,为一个字斟酌半天,勤苦可嘉,佳句有限。

杜甫的好诗有如喷泉,&ldo;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rdo;

李杜诗篇,当时有争论的,持反对意见的还占了上风。

诗人尚在世,人们宁贬不褒,倒是杜甫,对李白尽极赞美。

杜甫这种赞美,也隐含了一个前提:李白的作品同样不为时人看好,李白名气大,主要来自他的三年供奉翰林生涯,以及举止、行动异常。

稍后的韩愈针对这个才说:&ldo;李白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不知群愚儿,哪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rdo;

过了四十年,白居易动情地说:&ldo;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

&rdo;‐‐杜甫领会了天意,为人间留下好诗。

白居易一生关注底层,显然受益于杜甫。

王夫之对杜诗的评价,可能具有代表性:

&ldo;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

意犹帅也。

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李、杜所以称大家者,无意之诗,十不一二也。

&rdo;

这话是说,意蕴贯穿方为好诗,贯不穿,便是乌合之众。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