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01章(第2页)

金人也学精了,对占据大小山头的义军搞绥靖政策:&ldo;在山者为盗贼,下山者为良民。

&rdo;以此瓦解聚集起来的汉族农民军。

金人威逼利诱,大棒加上胡萝卜。

不过,义军也在想招。

有文化有头脑的人,这时候派上了大用场,&ldo;智多星&rdo;、&ldo;赛诸葛&rdo;,一时名头响亮。

山东耿京麾下,十来个核心人物中,唯有辛弃疾精通文墨。

辛弃疾献上一计:派人联络宋廷,让义军归宋军节制,义军在山东能立足就立足,不能立时,则南下渡淮水归宋。

此系两全之策,耿京马上就同意了。

计由辛弃疾出,联络宋廷的任务也落到他头上。

山寨的二号人物贾瑞同行,此人不识字,凡事听辛弃疾的。

他俩打点行,时间不长。

在信州他先后待了两个地方:带湖和瓢泉。

都是他自己命名的。

我们来看涌入他笔下的带湖风光,《水调歌头盟鸥》: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

先生杖履无事,一日走千回。

凡我同盟鸥鸟,今日既盟之后,往来莫相猜。

白鸥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

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

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荫少,杨柳更须栽。

一派欣欣向荣。

辛将军此间的手边书,主要是陶渊明,他提到陶渊明的次数比苏东坡还多。

&ldo;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rdo;

从官场扑向青山绿水,乃是古代文人共同的姿态。

最典型的就是陶渊明:&ldo;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rdo;这文化符号其大无比,或者说,这心理结构固若金汤。

&ldo;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rdo;

&ldo;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rdo;

渊明官小,一县令而已。

后世几乎所有的有文化修养的官员都学他,连女诗人都向他看齐:李淸照的&ldo;易安&rdo;二字,取自陶诗&ldo;审容膝之易安&rdo;,温馨的家庭氛围连结着风光旖旎的田园。

自然与人事有反差,而持久的反差形成持久的张力。

这样的心理结构,笼罩着古人、今人、后人。

与它金钢般的材质相比,时间会失掉份量,万年不过一瞬间。

但有个前提:青山长在,绿水长流。

如果人事的喧嚣与烦恼令人转身时,扑向的却是臭水沟、硬梆梆的水泥地,那可不妙。

人类学巨璧费孝通先生语重心长地告诫:乡土中国应当成为城市中国的参照!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