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三方共鸣的炼金术
一、跨越重洋的手稿
崇祯三十年的谷雨,泉州港的荷兰商船卸下最后一批货物时,船长悄悄递给赵莽个皮箱。
箱子里装着册烫金封面的手稿,拉丁文标题意为《新炼金术手稿》,扉页上画着幅奇特的转化图:汞滴落在银锭上,经火焰灼烧,竟生出片金叶,旁边用符号标注着“?+♀=☉”
。
“欧洲的炼金术士说,这是‘汞-银-金’转化的核心公式。”
船长的翻译转述着附信内容,“他们知道您的汞银转化实验,愿用这份手稿交换玉玺能量的秘密。”
赵莽展开手稿,指尖划过那些陌生的符号:“?”
像条缠绕的蛇(代表汞),“♀”
是个圆圈加十字(代表银),“☉”
是带点的圆圈(代表金)。
当他把符号抄在纸上,二郎突然惊呼:“这像玛雅数字的变形!”
他画出玛雅的“5”
(横杠)和“0”
(贝壳),与手稿中的“+”
“○”
对比,线条竟能重合。
更惊人的还在后面。
手稿中记录转化比例的符号,用竖线代表1、横线代表5,组合方式与中国算筹的“纵十横百”
规则完全一致。
比如“3银换1金”
,手稿写作“Ⅲ→Ⅰ”
,而《九章算术》里记为“三→一”
,只是笔画粗细不同。
“不是巧合!”
赵莽让库斯科取出印加结绳,绳结的单结、双结与手稿中的“Ⅰ”
“Ⅱ”
符号,在计数逻辑上如出一辙,“全球的炼金术士,用不同的符号记录着同个真理。”
二、符号的对话
赵莽将三方符号列成对照表时,发现了套完整的对应体系。
欧洲的“?”
(汞)对应玛雅的“水形符号”
,也对应中国算筹的“斜画”
(《九章算术》中代表液体);“♀”
(银)对应玛雅的“月亮符号”
,也对应算筹的“竖线”
(银在五行中属木);“☉”
(金)则同时对应玛雅的“太阳符号”
与算筹的“圆点”
(金属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