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012续1(第5页)

在黄金面具的水晶投射下,银锭点亮的比邻星坐标,误差从未超过0.05单位,像用圆规画的圆点。

“因为它够纯,够‘干净’,”

祭司抚摸着银锭,“没有汞的干扰,银才能忠实地回应星辰的召唤。”

三、竞争的基石

合璧炼银术的消息传到欧洲,卡洛斯的银矿立刻感受到压力。

他们派来的间谍带回银锭样本,欧洲的检测显示其纯度比波托西最好的银还高0.01%,且成本低了两成。

“必须拿到技术,否则美洲银在亚洲将无立足之地。”

西班牙王室的密信里,第一次出现了“竞争”

而非“掠夺”

的字眼。

后金的使者也再次南下,这次带来的不是威胁,是合作请求。

辽东银矿的汞中毒现象比泉州更严重,矿工平均寿命不足三十岁。

“愿用三座银矿换合璧术,”

使者的羊皮袄上还沾着矿尘,“哪怕只学去‘除汞’这一步,也是积德。”

研究院的回应是公开部分技术原理:在《天工开物》新刊本中,详细介绍了玉玺催化的温度控制;通过荷兰东印度公司,分享了冷凝装置的设计图;甚至允许各国学者参观实验室,只要承诺不用于战争——赵莽知道,技术竞争的底气,不是保密,是持续创新。

“竞争不是你死我活,是共同进步。”

他在研究院的墙上刻下“合璧三则”

-不藏一法(核心技术原理公开)

-不私一利(专利收益用于矿工医疗)

-不废一材(汞、铅等辅料全回收)

这套准则很快见效。

欧洲的灰吹法在加入玉玺催化理念后,损耗率从三成降到一成;中国的汞齐银则借鉴了欧洲的铅纯度标准,初始原料更优质。

就像两株相邻的树,相互借鉴着向上生长,而非在阴影里争斗。

泉州港的银价因合璧术趋于稳定。

99.99%的银锭成了新的“硬通货”

,上面刻着研究院的印记(三圈相扣,代表三种技术),在欧亚非三洲的市场上畅通无阻。

商人只需看一眼印记,就知道“这是干净的银,够纯的银”

——技术标准成了最好的信用。

四、技术的温度

研究院的附属诊所里,老银匠们正接受免费治疗。

他们颤抖多年的手,在服用特制的解毒汤(用玉玺粉末催化过的草药)后,渐渐恢复稳定。

墙上挂着两幅对比图:十年前的矿工满脸病容,如今的年轻人(用合璧术工作)面色红润,像两辈人。

“炼银术的终极标准,是人的健康。”

赵莽看着新入职的学徒们操作合璧设备,他们戴的不再是防毒面具,只是普通手套,“我们要的不是冷冰冰的纯度数字,是既能产银,又能让人好好活着。”

印加学者用结绳记录矿工的健康数据,绳结的颜色从代表“病危”

的灰,渐渐变成“健康”

的绿。

这些绳结后来被送到美洲银矿,成为当地改进劳动条件的参照——技术的善意,沿着贸易路线传到了更远的地方。

欧洲的宗教裁判所,因合璧术的无汞特性,不得不放宽对炼金术的禁令。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