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的帆影,从来不是亡魂的游荡——当玛雅工匠的银线追上中国星官的朱砂,三百多年的海浪,不过是让这封星辰求救信,终于漂到了能读懂它的港口。
第二章《三垣二十八宿》的密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十七章星符破译
赵莽的铅笔尖在星图上戳出第三十七个小孔时,林夏突然撞开了实验室的门。
银钞同盟最新截获的银币闪光记录在屏幕上跳动,3次长亮之后紧跟着5次短促的明灭,像某种急切的叩门声。
当她将《步天歌》的电子文本拖到对应位置,"
紫微垣·角宿"
五个字恰好浮现在光斑序列下方。
"
北纬35度,东经120度。
"
赵莽报出坐标时,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这个位置落在明朝登州卫的海岸线,与档案记载中1638年某次银船走私的卸货点完全重合。
他抓起那本西班牙航海日志,"
圣玛利亚号"
船员在汞中毒前的最后记录突然有了意义:"
银帆每三次长闪,便是在呼唤大地的名字。
"
复原车间里,玛雅银帆的仿制品正在紫外线灯下泛光。
赵莽让工人按"
3长5短"
的信号调整银币角度,帆布上反射的光斑突然在地面拼出个箭头,直指墙角那箱从登州卫遗址出土的银锭。
锭面錾刻的星官图案里,角宿的位置恰好有处微小的凹陷,与银帆箭头的落点严丝合缝。
林夏的光谱仪在深夜发出警报。
当银币长闪光时,反射的星光在特定波段会出现与黄金面具紫微垣区域相同的脉冲,而短闪光则对应着28宿的特征频率。
"
就像有人给星辰编了区号。
"
她指着屏幕上的频谱图,3组长波与5组短波的叠加,正好是登州卫坐标的二进制代码,"
垣是大地的省份,宿是星空的街道。
"
恒温箱里的明代银锭开始渗出汞珠。
这些从崇祯十年沉船里打捞的银子,在"
3长5短"
的灯光照射下,表面浮现出淡红色的盐霜,组成的图案竟是登州卫的海防图。
赵莽突然想起《熔银海啸》里记载的墨西哥银矿特征——那里的银子会在特定星光下显露出矿脉走向,原来玛雅工匠的银帆,不过是将这种特性放大成了跨越海洋的坐标信标。
黎明的薄雾里,银钞同盟的小艇靠近了北纬35度海域。
当潜水员从海底捞出块残破的银帆时,赵莽发现帆布边缘的玛雅纹路里,藏着用汉字刻的"
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