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二字。
阳光穿过湿透的银线,在艇舱壁上投下3长5短的光斑,与黄金面具星图实时传输的脉冲信号形成完美共振,仿佛四百年前的银帆,终于在这一刻拨通了星辰的电话。
"
您看这里。
"
林夏放大银帆残片的显微照片,玛雅工匠刻的星轨旁,有行极细的毛笔字:"
银随宿转,帆逐垣移。
"
结合西班牙航海日志里"
向星辰求救"
的记载,真相突然清晰——那些银币闪光不是随机的信号,而是玛雅工匠与中国星官共同编写的星图字典,用"
垣"
与"
宿"
的组合,在太平洋上标出了串救命的坐标。
正午的阳光直射在实验室的星图上,3长5短的光斑正落在登州卫的位置。
赵莽将所有信号记录按规律排列,竟拼出完整的明朝海岸线星图:从泉州港的紫微垣·轸宿,到登州卫的紫微垣·角宿,每个坐标都对应着当年银船走私的卸货点。
他在笔记本上写下:"
当玛雅的银线学会用汉字的星官说话,太平洋就成了文明互译的词典,而那些闪光,不过是跨越语言的标点。
"
银钞同盟的队员开始整理破译成果时,赵莽望着窗外的海平面。
远方的银帆船仍在按"
垣+宿"
的规律闪烁,最新一组"
2长7短"
指向太微垣·斗宿,那是明代郑和宝船的出发港。
他忽然明白,所谓的幽灵船,从来不是在漫无目的地游荡——当银币的闪光在星图上连成航线,那些死于汞中毒的船员,早已用最后的银帆,为后来者标出了跨越星辰与海洋的坐标。
第十八章银港星标
赵莽的指尖按在《崇祯历书》泛黄的星表上,角宿的赤经数值在日光下泛出陈旧的墨迹。
当他将银帆船最新一组"
2长6短"
信号输入换算公式,得出的坐标精准落在马尼拉港的圣奥斯定教堂——那个16世纪太平洋白银贸易的枢纽,与西班牙航海日志记载的"
圣玛利亚号"
补给点完全重合。
"
误差值出来了。
"
林夏的计算器在操作台上发出轻响。
心宿对应的闪光本该是"
1长5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