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银钞同盟的旗舰桅杆上,新的信号正在试发。
三短一长的闪光代表“安全”
,对应手册里的“3+10=13”
;两长两短则是“求救”
,即“20+2=22”
。
当信号传到五海里外的同伴船,十进制使用者记下“13”
,二十进制使用者算出“13(十进制)=1*20+(-7)”
,却能通过手册的“容错表”
理解相同的含义。
赵莽望着望远镜里的回应信号,突然想起幽灵船银币的双重编码,原来最好的通信准则,从来不是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语言,而是找个双方都能落脚的中间点。
西班牙档案馆的学者在借阅申请上写下惊叹:“竟能用北斗算秘鲁的纬度”
。
他们发现书中的“全球星图坐标体系”
里,波托西银矿的经纬度既可以用紫微垣的方位角标记,也能用玛雅的“卡顿”
周期换算,两种方法得出的结果只差0.05度。
这解决了困扰殖民者百年的难题——过去用纯西方仪器测量时,总会因忽略岁差多算1.5度,而《中西星历合璧》的修正公式,就像给测量仪装了个自动校准的旋钮。
伊察姆的孙子正在用结绳学习新信号。
男孩将“1长10短”
的绳结拆开,先按20进制数出“1个大结+10个小结”
,再对照手册换成十进制的“20”
,手指在绳结间跳跃的速度越来越快。
当银钞同盟的巡逻船发来“3长5短”
的信号,他立刻算出“3*10+5=35”
,对应手册里的“前方有暗礁”
,这个速度比纯用20进制快了近一倍,“就像给绳子系了两种解结的方法,哪种顺手就用哪种”
。
泉州港的银商们将手册奉为圭臬。
他们发现用“1长=10短”
的信号,既能与西班牙商人顺畅交易,也能和玛雅后裔核对银矿产量。
某次交易中,对方发来“2长8短”
的信号,中方账房先生秒算“28”
,对应的银锭数量分毫不差,而玛雅商人按20进制拆解“2*10+8=28”
,同样心领神会,“就像用算盘和计算器算同一个数,结果一样,方法各取所便”
。
赵莽站在观测台的穹顶下,看着《中西星历合璧》的星图投影在夜空。
紫微垣的修正标记与玛雅星轨的精准线条在星空中交织,指引着银钞同盟的船队穿梭于太平洋。
手册里的信号准则正在海面上演:三艘商船用“1长3短”
互相确认位置,巡逻船用“5长2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