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设备运行的第七天,首批符合“无汞标准”
的银条开始铸造。
模具上同时刻着中国的方孔和玛雅的太阳纹,冷却后的银条表面能清晰映出人的发丝——这种纯度的银,在欧洲只有王室才能偶尔得到,且因含汞往往几年后就发黑,而同盟的银条用硫磺除汞法处理,能保持百年如新。
赵莽将银条放入汞蒸气室做耐腐蚀性测试。
七天后取出时,银条表面依旧光洁,而对比组的普通银条已蒙上灰黑色的汞膜。
检测报告显示,改良设备提炼的银条,抗汞腐蚀能力是传统方法的三十倍,完全满足“银钞同盟”
的流通需求。
“这才是《跨卷伏笔》真正的炼金术。”
他在设备日志上写下结论,“不是点石成金的魔法,而是精确控制的分离技术;不是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而是对化学规律的运用。
玛雅人的水银镜与中国的硫磺除汞,本质上是同一种智慧的不同表达。”
阿吉拉尔用玛雅象形文字在设备外壳刻下铭文:“银自矿出,汞随硫去,非神之功,乃法之效。”
当第一艘满载无汞银条的商船驶离阿卡普尔科港时,改良后的炼金设备正在同盟的各个银矿营地投产,烟囱里升起的不再是含汞的毒烟,而是提纯后的洁净蒸汽。
赵莽站在设备旁,看着银币罗盘与炼金设备的刻度盘同步转动。
他知道,这种将迷宫原理转化为实用技术的突破,不仅巩固了同盟的资源优势,更证明了一个真理:无论是玛雅人的镜面还是华夏的炼金术,最终都要回归到对自然规律的理解与运用——这才是跨越文明的真正密码。
月光透过工坊的天窗,照在新铸的银条上,反射出的光芒与三年前在水银镜迷宫里见到的银河,同样清澈而明亮。
磁源之秘
西班牙王家工坊的青铜熔炉发出爆裂声时,佩德罗正用镊子夹起仿制的银币罗盘。
木盘上的四枚银币在磁场中胡乱晃动,高汞与低汞银币的斥力差始终稳定在“0.1两±0.05”
的波动范围,这个精度根本无法定位银矿坐标——比赵莽的原版罗盘差了整整三个数量级。
“又是玉玺的问题。”
首席工匠摔碎手中的测磁仪,表盘上的指针还在疯狂转圈。
三个月来,他们拆解了七枚从迷宫遗址回收的银币,复刻了双制刻度盘,甚至雇佣了佛罗伦萨最好的钟表匠调校铜轴,却始终无法突破“斥力差”
的精度瓶颈。
工坊角落堆着数十张废弃的设计图,每张都用红墨水标注着失败原因:“磁场不稳定”
“斥力差漂移”
“无法锁定银河频率”
。
佩德罗知道症结所在——他们永远得不到赵莽随身携带的那枚墨绿色玉玺,而那正是罗盘的核心磁场源。
三年前在镜厅爆炸的烟尘中,佩德罗亲眼见过玉玺的威力。
裂纹中渗出的光带与银币罗盘共振时,产生的稳定磁场能将斥力差控制在“0.3两±0.001”
的精度,这种稳定性是任何欧洲磁石都无法实现的。
他后来才从俘虏的玛雅人口中得知,玉玺的材质是“天外来石”
,含有欧洲没有的稀土元素。
“用磁石阵列替代!”
佩德罗下令将十二块那不勒斯磁石按星座位置排列。
当仿制罗盘放在阵列中央,银币的斥力差确实稳定了片刻,但很快就因磁石间的相互干扰开始漂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