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实战中的紧急应用验证了星图的价值。
当艘西班牙纵火船突破防线冲向炼银厂,赵莽立即按星图中"
躲避小行星"
的轨迹调整3号线圈的电流,电弧瞬间形成道弯曲的屏障,将纵火船引向礁石区——这种"
按星图指挥防御"
的操作,证明星际导航的逻辑同样适用于地球战场,宇宙的规律具有普适性。
星图的投影持续时间恰为战斗全程(4.5小时),与玉玺储存的金星中继能量耗尽时间完全一致。
当最后缕光带消失,海湾已恢复平静,留下的星图印记却深深烙在幸存者的记忆中。
银钞同盟的航海长立刻按记忆绘制了首份"
地火航线图"
,其中380赫兹的安全频率被标注为"
银帆通道"
。
实验证明380赫兹频率的特殊意义。
用该频率照射小行星带的陨石样本(从幽灵船残骸中获取),其反射信号强度比其他频率高42%,能在尘埃中保持稳定通信;而西班牙人使用的普通频率(500赫兹),信号衰减率达80%——这种差异解释了为何幽灵船能在危险海域航行,而普通船只屡屡失事。
赵莽将这种发现总结为"
战场即考场"
。
炼银厂的防御战,本质是外星文明对地球文明的"
星际资格考试"
:能否理解电力与星图的关联,能否在实战中应用宇宙规律,能否区分毁灭与生存的边界。
银钞同盟通过了考试,而西班牙人成了失败的案例,这种筛选机制,与星图中"
安全通道"
和"
危险区域"
的划分如出一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银钞同盟的矿工们开始主动学习星图知识。
他们发现线圈的维护参数与星图的轨道参数可以互换,比如调整线圈匝数(对应火星自转周期)能优化防御,校准汞含量(对应金星轨道倾角)能增强星图投影——这种"
地球技术-宇宙参数"
的互换性,让工业生产与星际探索成了相互滋养的循环。
西班牙王国的战后报告充满绝望。
他们承认"
无法理解那种操控火焰与星图的能力"
,将其归为"
与魔鬼的交易"
,这种认知差距让欧洲在星际探索的起点就落后了。
而银钞同盟已开始按星图的参数改造船只,在船壳上安装银质接收板,准备迎接真正的星际航行。
如今,阿卡普尔科炼银厂的墙壁上,仍保留着当年星图投影的痕迹。
矿工们会定期用银币在此处投射380赫兹的频率,模拟安全通道的光芒,这种仪式既是纪念那场胜利,也是在训练对星际规律的敏感度。